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王子今:面对海洋的秦始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研读(6)

《史记·封禅书》记载,“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是齐人崇拜的对象,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在琅邪的神是四时主,其主管四季。所以,秦始皇到了这里要进行祭祀活动,并且他对齐人原有的祭祀传统进行了全面继承,对“八神”一一恭敬祭拜。这体现了秦始皇对各国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秦自己的祭祀中心在西北,就是陕西西部一带。另一个祭祀中心就是齐人原有的祭祀中心。琅邪有四时祠,不仅神学地位重要,还是东海大港。传说有个叫安期生的琅邪人,他在秦始皇时代出现过,他可以“通蓬莱中”。另外还有个叫徐福的人,他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方士,帮秦始皇寻仙问药。后来,有很多记载说徐福定居在了亶洲这个地方。汉朝有一本地理著作《外国图》记载,“亶洲去琅邪万里”。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古亶洲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反对。

王莽时代修改了很多地名,王莽把琅邪改成填夷,这个“填”字在秦汉时期是可以通假“镇压”的“镇”字的。这里的意思是镇夷,威慑海外蛮夷。

东汉时期有个著名水利专家叫王景,他治理黄河获得了成功。王景是乐浪(今朝鲜平壤西北)人。当时这里是汉帝国控制的区域。王景的祖先中有个叫王仲的琅邪人,因为中原发生内乱,有一派政治势力想要拉拢他,他担心陷到政治漩涡里,就出逃了。历史资料记载,“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王仲是琅邪人,不排除他是从琅邪直接航海到的乐浪的。

齐国的海洋开发非常早,也非常成功。在齐桓公的时代就有“设轻重鱼盐之利”一说。这句的意思是利用海洋的开发,使国家迅速地富强起来。管仲是齐桓公重要的助手,《管子·海王》里提出过建设“海王之国”的理想,这是非常先进的思想。这说明,人们在当时就已经注意海洋资源的开发了,而齐国确实因此富强起来。秦始皇也一定吸取了齐人开发海洋的经验。

但秦始皇东临东海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显示他的政治权威。因为他是统一天下的帝王。琅邪刻石里记载,“事已大毕,乃临于海”“东抚东土,以省卒士”。这两句的意思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巡行东海,并且看望在这里的士卒。对秦的疆域范围,在琅邪刻石里也有记述,“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琅邪刻石还有一段文字,列举了一些高级官员,这些人跟随着秦始皇一起在海上议政。唐代学者张守节给《史记》做解释的时候记述,“言王离以下十人从始皇,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十人名字并刻颂”。在这里张守节出现了一个小错误,不是十人,应该是十一个人。

这里对海上议政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在海边;另一种理解是在海面上。《史记·孝武本纪》(现已非司马迁的原著,而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记载,汉武帝曾“宿留海上”,这里说的海上,应该是海面上。对于秦始皇“议功德于海上”,个人认为也应该这样理解。在“海上”议政的政治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和“八神”阳主有关系。有历史资料记载,说秦始皇“并海而东”,这里的“并”字,有学者解释应当读“傍”,就是沿着海岸走。秦修建驰道,通达“燕、齐”“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辽宁、河北的考古学者在渤海西岸发现了多处大型秦代宫殿遗址,可以说明“并海道”的交通等级。

刚才介绍了,秦始皇确立了秦东门。陕西的考古学者发现了一个南北向的超长建筑基线,关键是这个建筑基线是用秦代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的,和今天用现代仪器测量的没有太大差别,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多么伟大精深。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