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王中江:老子的洞见和智慧(2)

二、老子的世界观

我们刚才讲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道”,即道德和道理。老子的世界观就是“道”。那么如何理解“道”?

“道”的起源非常早,本意是路,最早时人们把它分为天道、地道、人道、鬼道四种。天地人比较好理解,至于鬼道,中国人有祖先崇拜,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也有自己的道。这四种道都是大千世界中具体的某一个部分。有时候我们说天道代表了一切;有时候我们说天地之道,就是天道和地道两个道;还有时候我们说天人合一,把世间之道简化成天道和人道。有没有一个最高的、整体性的、统一的道呢?老子概括出来了。

古代早期用“帝”和“天”去解释万物,比如世界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会刮风下雨。 “帝”在今天来讲可说是一个重要的宗教符号,它实际上起源于商代,是商人的最高信仰。《诗经》里就多次用到了“帝”字。西周人提出“天”的概念,把天看成最高力量、价值的代表,比如出现了天生的说法。老子的思想改变了商周时期对神性力量的崇拜,他认为世界是由宇宙自身根本性的、自然的力量创造的,而不是由“帝”“天”等造物主。

老子把自然之力称为“道”,“道”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但像神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不可知、不可象、不可名,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超出了一般的认知渠道和方式。实证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对此提出疑异,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去实验的东西,怎么承认它是存在的?章太炎有个学生叫钱玄同,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经常说要讲实证。对这一点章太炎很反感,于是他问钱玄同,你见没见过你的曾祖父?钱玄同说,没见过。他又问,那你有没有曾祖父?中国商代之前的文化历史考古发现是比较模糊的,只发现了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遗址等几个夏代中晚期遗址。可求证的中国历史从商代才开始,那是不是说之前的历史就什么都没有?中国人从商代开始才有?这肯定不对。中国古籍里记载了夏朝和三皇五帝时期的很多故事,我们不能说那些故事完全真实,但也不能说全是虚无的。正如你没见过你的曾祖父,没见过黄帝,可是你知道中国人一定有祖先。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老子信仰的“道”是存在的。物理学假定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一开始是一个起点,后来不断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爆炸了,宇宙就形成了。起点是什么?怎么验证?宇宙大爆炸能实验吗?不能。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科学都认为大爆炸是宇宙形成的最好解释。

老子的“道”是想象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结果。宇宙的产生不是平白无故的,一定有原因。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描述宇宙起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达尔文研究人类起源创造了进化论,现在的宏观物理学研究宏观宇宙的演变,以研究对象来看,当时的老子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个物理学家。古代的物理学和哲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时候甚至跟宗教也连在一起,尤其在希腊不好严格去区分。

老子认为宇宙最初是混沌状态,“道”创造万物的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用了一个“生”字,宇宙的诞生就像人类生育一样,从这种意义上理解是生理、机体的概念。“一、二、三”是什么?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混沌的最初的气,从这种气中分化出了阴阳两种气,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和气,和气里产生各种各样的事物,即三生万物。除了《道德经》以外,我们还挖掘出一些其他的道家著作,比如《太一生水》。书中也讲到了宇宙的产生,认为宇宙的根源是“太一”,太一就源于老子思想中的“一”。后面同样讲了一生二,二生三的演化模式。

我们知道世界虽然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但总体上是有序、理性的。老子认为,世界的秩序也由“道”来维持和掌握。道创造世界,同时作为最高法则维持宇宙和世界的秩序。但是世界是千姿百态的,老子的“道”是最高秩序,具体事务的秩序要怎么维持?靠“理”。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老子不讲理,因为《道德经》里没有出现“理”字。“理”成为一个哲学概念是从战国时候开始的,庄子、孟子都讲到了“理”。“道”和“理”诠释了宇宙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韩非子在《解老》中表明,道是普遍的、总体的,所有“理”都包含在“道”中。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二者的关系,“道”和“理”的关系就像银行的总行和分行,大家去办事时不一定要去总行,可以去分行。

解决具体问题的就是“理”,“理”的根源和总则就是“道”。

“道”是如何运作的?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段话的意思是“道”创造而不占有,虽然有最大的作为但不自恃功劳,虽然是万物的根源但不主宰万物,这就叫“玄德”。西方哲学家罗素有几句话与老子表达的意思相近,他认为人的本能有两种冲动,一是占有,一是创造。占有冲动的实现是,如果你占有了,别人就不能占有;创造冲动的实现是,如果你创造出什么来,不但不会让别人减少什么,反而让大家都能共享你的成果。道是创造而不占有,是互相分享,是很高的美德。

“德”在道家思想中的概念类似于理,“理”解释了某个具体事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道家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能量、特点、特性,都是有用的,即万事万物各有其德。从主观需要来看,人会认为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老子的哲学没有这种差别,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用的。所以老庄思想不仅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提出了万物平等论。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概念,或者说是人根据一时需要作出的主观判断。老子的哲学告诉我们,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另外,有没有用其实取决于我们会不会用。

道蕴于万事万物中,无所不在,是具体又玄妙的。庖丁解牛中有“道”,《庄子·盗跖》里说“盗亦有道”。《管子》讲,“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总体上说,“道”是万物的根源和本质。“道”是“一”,又创造了无穷的多,使万物各有其德。“道”是安静的,又包含了一切变化。“道”是最大的空虚,又能将一切充满。“道”是最大的谦让和不争,能使一切都具有伟大的力量。“道”从不表白、干预什么,但能使万物处于最完善的状态。

《道德经》的第二句话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为什么重视母亲?因为母亲是生育者,相当于创造者。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三种隐喻:一是“玄牝”,指孳生万物的本源;二是“谷神”,能包容一切;三是水,老子最欣赏水,认为水具有伟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