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刘志明:新思想 新论断 新举措——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刘志明 图片02

刘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研究员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一、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思想

“四个全面”新表述,即: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新的目标,是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一头接续即将绘就的百年史诗,一头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

“四个全面”新表述,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统筹谋划了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这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包括《建议》都是按照怎么样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来安排的。《建议》的分论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导方针,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指明未来蓝图变为现实的具体路径,指引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

新发展格局。我们现在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有问题导向的,考虑到外部的一些环境,同时也考虑我们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需要,提出这样一个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是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

除了必要性我们有没有可能性?我们是有一些有利条件的。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怎么样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也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原则要求。

同时,我们要澄清关于新发展格局的一些错误认识。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这个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分配结构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有一些具体的内涵,比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里面没有提建成科技强国,只是提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相统一的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

我们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四五”规划里面第一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我们的根本动力,把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我们的根本目的,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则要求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这里,我们需要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做深入了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