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举措我也进行了梳理,都是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建议》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这些重大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面向未来,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强有力反制和威慑力;二是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能够正常运转。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单循环。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搞自我小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即: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