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苑利:一只小虫子带来的人类文明(2)

二、丝织品加工技术

种桑、养蚕、织布,刚织出来的布都是白色的,直接制衣不美观也不耐脏,所以需要对白丝绸进行加工,通过染、画、印、刺绣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讲一讲古代刺绣的加工技术。

把丝和麻整理出来之后,首先要脱胶。因为不管是麻线还是丝线,里面都有很多蛋白质构成的胶,在这种情况下想往线上染颜色是很困难的。脱胶主要有两种方法,灰炼和水炼。灰炼指把麻或丝放到一个容器里,加草木灰进行搅拌,用草木灰里的碱把丝线或麻线里的胶质成分吸出来。水炼指把丝或麻放入水里,通过水中的微生物将胶质吸出来。这两种方法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第二步是染色。染色主要有两种方法,矿物染和植物染。矿物染是用有颜色的矿物质原料给丝麻染色;植物染是用有颜色的植物原料给丝麻染色。不管是植物染还是矿物染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用植物和矿物给丝麻染色做衣服的记载。

赤铁矿可以染黑红色,石黄可以把布料染成黄色。核桃皮能把丝麻染成近似黑色,蓝靛草能染出各种蓝色。

《荀子·劝学篇》里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的意思直到我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寨子里,看到老奶奶染布才明白。蓝布是怎么染成的?当地的村寨周围有很多野生蓝靛草,蓝靛草成熟之后人们会把它割下来,拿回家放到水缸里浸泡。十来天之后,把泡烂的蓝靛草捞出来扔掉,里面剩下的蓝色汁水就是染蓝布的染料。当然,为了让它固色、不腐败,人们每天都要往里面放一点酒,还有一些石灰。染布时,老奶奶把二十米长的白布打成卷,一点点地将它放到缸里浸泡,几分钟之后再拿出来抖干,晾在竹竿上。晾干后,布料变成浅浅的蓝颜色,天蓝色。接着,老奶奶把浅蓝色的布再放到缸里浸泡,几分钟之后再拿出来晾干。第二遍之后,布的颜色会变成中蓝色。以此类推,六七遍之后,蓝色会逐渐加深变成黑色。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指的就是泛着蓝颜色的黑色。后来,化学染剂出现,它的优点是颜色更加丰富、品种更加多样,但也存在颜色不够逼真的缺陷。

把布料染好之后还要对它进行进一步加工。对丝织品进行艺术加工主要有四种技术:染色技术、绘画技术、印花技术、刺绣技术。

染色技术

西周时期,我们不但有了印染的工艺,还有了专门从事染布的工匠,叫染人。汉朝时期,官府里也有类似的工匠,叫平准令,负责给织物染色。由此可见,古人非常强调印染技术。

使用不同的植物或矿物染出来的布颜色是不一样的,很多丝线颜色差不多,但有深浅变化,这里面也有一定的技术。在给刺绣用的线染色时,第一次往染料里放一把丝,这时染料浓度高,染好拿出来颜色就深。当放第二把丝线时,颜色就会比之前浅,因为颜料已经被第一把吸走了一部分。到放第三把时颜色更浅。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色系的绣花线有由浓到浅的颜色变化。

绘画技术

在丝绸上绘画的技术流传至今,其源头可追溯到两三千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非衣就是通过在颜色很深的绸布上绘画制作出来的。非衣是丧葬出殡时领举的一种旌幡,马王堆非衣出土时保存完好,图案非常清晰,上面绘有太阳、月亮、人和鬼,反映了天地人三界的生活。

印花技术

秦汉时期我们就发明了刻印技术。印花技术就像刻章一样,把凹凸的图案蘸上颜色印到布上。这种技术非常古老,在新疆地区还有保留,叫木戳印花。

图片1

上图是木戳印花技术的传承人,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好多木头刻成的印章。为什么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很多传统技艺经过数千年传承保留了下来。

因为用印章、印模印花纹会出现印花覆盖不全的问题,后来,印花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在薄木板上刻图案,将木板压到布面上,再刷上用豆浆和白石灰做成的黏糊汁液。把黏上豆浆和白石灰的白布放到蓝靛草染缸里染色,没有豆浆的地方被染成蓝色,刷豆浆的部分是白色,蓝底白花的布料就做成了。

刺绣技术

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唐代以前的刺绣只有一种绣法,叫锁边绣,其外观呈辫子形,绣纹效果似一根锁链。这种绣法的优点是很快就能完成一幅图案,缺点是太过单一。唐代以后,人们在锁边绣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很多其他绣法。

汉代刺绣除了锁边绣已经发展成熟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绣样图案多半是花鸟鱼兽,与汉代的画像石非常相似。西汉和东汉的风格不太一样:西汉刺绣的特点是动物动感很强,都是不对称的图案;而东汉刺绣的图案尽管也是动物,但动感没那么强烈,且都是对称的,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装饰效果。

汉代丝绸之路已经打通,中国的丝织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到中东和欧洲。当时已经有了陶瓷,为什么我们不向西域输送瓷器?穿过沙漠路途遥远,特别颠簸,陶瓷容易碎,所以丝绸成为了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我们给西域带去了丝绸,那带回了什么呢?一是从中东一带引进的香料。二是蔬菜,原来中国蔬菜品种非常单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使西域的很多蔬菜种子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促进了人工蔬菜栽培技术的更新。三是水果,现在我们吃的苹果、核桃都是从西域流入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和世界都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三、中国对世界丝绸业的贡献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探出了一条通往西域地区的贸易之路。这条路以长安为出发点,经中亚、西亚到欧洲,因为以运送丝绸为主,后来人把它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种桑养蚕和丝织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带来了欧洲丝绸业的繁荣。即使是现在,欧洲丝绸业也发展得非常好。意大利成为了欧洲丝绸业枢纽,欧洲丝织行业的活动80%发生在意大利。当地有很多种桑养蚕的小镇,我国丝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将很多原料销往意大利,因此现在丝绸的纺织、印刷等都在意大利完成,意大利变成了丝绸加工产业的最后一站。

意大利的前身是古罗马,古罗马有本书叫《自然史》,书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对“赛里斯国”的描述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赛里斯意即“产丝的地方”。

汉代时,古罗马使者就已经到过中国。当时古罗马人做衣服用的最贵的面料就是从中国运过去的丝绸,丝滑、鲜艳、轻薄。凯撒大帝看歌剧时穿着丝绸的衣服,大臣们看到后瞠目结舌,惊叹于丝绸的漂亮。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丝绸在欧洲空前流行,中国丝绸业迅速崛起。

欧洲没有蚕,欧洲人就很想掌握种桑养蚕的技术。公元六世纪,一名传教士把竹拐杖打通,将蚕子和桑树枝放到里面,封好拐杖,拄着它出了关,把蚕带到了欧洲,由此带来了欧洲丝绸业的繁荣。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