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玲: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的战“疫”法宝(上)

李玲

李玲 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最”来表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对比中外的防疫情况,我们能看到中国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取得的重大成果。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相信很多人都从疫情防控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的社会制度所展现的优越性,即: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以,我们今天就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中看看我们集中力量都办成了哪些大事,为什么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156项重点工程到“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贯坚守的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针。可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成功破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突破的劣势、困境的独特经验,还是中国仅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完成这一跨越的法宝。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工业基础可以说是零。毛泽东同志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那时候,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火柴叫“洋火”、灯叫“洋灯”、布料叫“洋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工业基础。后来,借助苏联和东欧的帮助,我们开始了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

说到这一时期,我们还不得不提“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的建设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抗美援朝时,美国曾经威胁使用核武器,正所谓“能战方能止战”,于是我们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两弹一星”的建设。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荒漠地带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们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一大批科研人员、干部职工参与其中。研发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一没图纸、二没资料,我们的科研人员就是用算盘、计算器来进行理论计算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可以说是给原子弹、氢弹“装上了眼睛”,对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加速了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加速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所以,“两弹一星”的成功,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