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王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和核心要义(4)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新闻发布会有这么一段话:“面对严峻形势和复杂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战略主动,成功办好一件件大事要事喜事,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个风险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骄人成绩,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实践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决议》给出了更系统完整的表述:“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认为这段话讲了三部分内容: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三,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理解的时候,可以按照立论基础、理论主题、理论观点、理论发展的动力等要素搭建起理论体系分析的框架。通过构建框架,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每一个理论的形成,都有自己的立论基础,也叫做立论的条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有阶段性任务,即理论的主题。理论主题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完成阶段性任务,解决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运用上述分析方法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由此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

每个时代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时代的课题。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而逐渐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的。

今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适应和顺应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时代课题的认识。

《决议》明确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括,进一步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新的概括。时代课题从一个变为三个。

怎么掌握这三方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炼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从逻辑结构上看,是“一总二分”的递进结构。它升华了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时代课题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从“主义”的角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除了“主义”,还有“国家”和“政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来完成这样的任务,谁来完成?中国共产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主义”,统领“强国”和“政党”这两个时代课题。

这里引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的结构分析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或战略方案。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主义和主张,中国共产党的主义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在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要用自己的主义和主张来指导治国理政。执政党要做两件事:一是管理自己,即党的建设;二是管理国家,即国家建设。以此,构成了“主义”落实到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结构。    

虽然“主义”统领国家建设和政党建设,但现在国家建设和政党建设都上升为重大的时代课题,表明了党对此的高度重视。“主义”的要求落在了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上面。

三个时代课题在内容上依据新时代的需要而得到扩充。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时代课题的过程当中,内容也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和书本,一定会在“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需要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的两个重大问题,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上进一步全面展开,使其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完整的理论思路。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段话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做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比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比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而对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还比如,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体来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

3.“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决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我们才有信心推出“两个确立”,让其成为我们重要的理论支撑。

怎么来理解?伟大复兴要有坚强领导核心的引领,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思想保证,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遵循政党建设规律、担当政党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领导权威、领袖至关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走向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强调:“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两段话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中,领袖的核心地位至关重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也证明,有没有全党公认的领导核心关乎党的生命。比如,1935年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正是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说:“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也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一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拥有一个全党公认的领袖,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此次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而五中全会也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强大的丰富的事实加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是在引领伟大时代、领导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鸦片战争之后,外敌入侵,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谁也没有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1840年到1921年,81年间,纷争不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坚守中一路走来,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用一百年时间证明了这个科学理论的魅力。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