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戴立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面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发表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我们经过努力可以争取更长一点和平时期”,另一个是“我们利用这个和平时期搞我们的现代化”。在这一正确判断下,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使中国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经济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超过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稳居世界第二,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国际人士在评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时,往往将其与印度相比。新中国于1949年10月成立,印度在1948年独立、1950年建国。二者同属发展中国家,但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建立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被学者们誉为发展中国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典范”;中国则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两国都发生很大的变化。202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印度5倍左右,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比印度高9岁。至今印度仍有48%的人口没有厕所,2亿多人没有用上电。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只有中国的60%,蔬菜水果产量只有中国的1/3。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其钢铁和水泥产量只有中国的1/9。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7个,而印度没有一个港口能够进入全球前30名。中印发展现状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两个确立”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如何理解这一重大判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从“两个结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前,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讲的是“一个结合”,现在是“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观点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求,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都升到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其中包括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共产党,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的共产党;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无论是共产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植根在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14亿多人口的中国,当然应该重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结构、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思想和情感上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以农民为主的中国人民所接受,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能接纳马克思主义。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抽象地争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尤其是非历史主义地争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高下优劣。一个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一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所以,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蔑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虚无主义;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部署,推动兴起新一轮改革大潮,改革发展全面发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历史,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继承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第四,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升华。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