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探究(2)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探究(2)

大学阶段注重创新劳动思维、明晰劳动价值、涵养劳动精神

大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涵养劳动品质及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和劳动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奋斗意识、奉献意识,深入理解劳动开创未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价值,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遵循。

其一,创新劳动思维,构建劳动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创新劳动思维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思考,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挖掘学生潜力,从被动接受转向独立思考。同时,以前沿科技成果助力学生构建劳动知识体系,注重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掌握必修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工具,关注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劳动科技及劳动形态,不断扩充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努力培养和树立互联网逻辑思维,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其二,明晰劳动价值,找准职业定位。劳动价值观决定劳动者的价值判断、情感态度与行为选择,在实践中指导和影响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大学生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优良品质。思政课要注重唯物史观教育同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真理内涵,明晰劳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本条件,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因素,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将自身理想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同时,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职业定位、劳动价值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劳动潜力,充分考虑劳动偏好与工作目的,制定清晰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选准与自身劳动价值观及劳动能力相匹配的职业,为服务社会稳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广阔空间。

其三,涵养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劳动精神所展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个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也是民族谱系赓续的精神支撑。青年学生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奋斗者与见证人,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让劳动精神成为引领学生奋发向上的内源动力,不仅是思政课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还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所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精神的价值内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在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意识。厚植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在增长才干与磨练意志中体悟劳动光荣的深刻内涵,真正使劳动情怀与劳动精神融入时代洪流,成为新时代指引青年不懈奋斗的驱动力。

(作者分别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BKS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0年3月26日。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