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郭继承讲课图片_副本

郭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视频

《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朋友们,本期《跟着习主席学国学》,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朋友们,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引用李斯的话,深意何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李斯。李斯是楚国人,在一个县里管理仓库。有一天,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长着黄毛,皮包骨头,特别瘦弱,但是仓库里的老鼠长得非常肥硕。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现象,但李斯对此展开了思考。同样是老鼠,厕所里的皮包骨头,仓库里的非常肥硕,区别在哪里?区别就是生活的场景不一样。于是李斯开始分析整个战国的形势,认为其中最具有发展前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是秦国。很多有志之士在战国末期都看到了这一态势。因此,李斯决定离开楚国,前往秦国。

在秦国谋求发展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秦国东边的韩国,因害怕秦国会灭掉自己,用了一个计谋,派水工郑国帮助秦国修水渠。冷兵器时代,农业立国,修水渠可以更好地灌溉粮田,充实粮仓。农业基础是重要的立国战略。韩国派郑国修水渠,名义上是把泾水和洛水连起来,让中间粮田都可以得到灌溉,实际上是借修水渠的过程来消耗秦国的国力,迟滞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让秦国没有办法灭掉韩国。大家知道,结果却是郑国渠修得很成功,对秦国农业生产和灌溉起了很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国派间谍水工郑国修水渠,本意是想削弱秦国的国力,不想弄巧成拙,反而帮了秦国。这件事被秦国知道后,秦国的贵族向嬴政建议,就此驱逐外国人。他们主张,外国人到秦国来,没有多少人是真心对待秦国的。

注意,这个政令一出,李斯就面临被驱逐的危险,因为他是楚国人。这时候,李斯给嬴政写了一封建议,即《谏逐客书》,向秦王阐述关于逐客令的看法。李斯指出:“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战士就骁勇。泰山不拒绝泥土才成就其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才成就其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才能彰显他的德行。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