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3)

摘要: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实践运用,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现代化,既需要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又需要以一种积极、安全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大局。

(一)经济现代化是一种全球化现象

新发展格局是一种经济现代化理论和战略。经济现代化要通过现代经济增长来实现。现代经济增长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巨大的经济结构变化。迄今为止,能够取得高增长、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仍然只有少数国家。2019年全球人口超过500万、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只有24个,总人口10.5亿,是全球人口的七分之一。

在这24个国家中,除了传统工业强国外,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输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它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各居其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全球经济而封闭、独立地实现经济现代化。这就引出了有意思的问题:全球化到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具体而言,第一个问题是,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进入增长通道,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二个问题是,不加入全球化进程是否必然不能触发增长进程,从而也不能实现经济现代化?考诸历史和现实,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全球化不是经济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拥抱全球化并不能保证必然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则是肯定的,即全球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想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就必须加入全球化进程。

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看,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全球现象,孕育和发展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它发端自欧洲的均势体系,通过不断将周边地区吸附裹挟其中而增长壮大,直至全球经济都进入其漩涡之中。任何世界帝国的武力扩张,均无法企及全球经济目前的疆域。经济因素跨越边界,通过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以更巧妙的方式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整体视角下,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首先是一种全球化现象。离开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去谈一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或“增长奇迹”,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没有意义。即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经济现代化进程也是深嵌于世界经济之中,离开了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大浪,任何国家都不能立于经济现代化的潮头。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一概念,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三个方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部署。由此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在上升期的背景下提出的,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新形势的深邃思考和准确把握。

(二)加入全球经济的自主性和策略性

加入全球分工并不意味着必然实现经济现代化。其实,对任何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现代化都绝非易事。成功案例往往被冠以增长奇迹,可见寥寥无几。那么,这些全球化进程中的幸运儿何以成功?其他国家又何以失败呢?如果去掉全球化这个限定条件,这一问题就变成更一般化的国富国穷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实现经济现代化,成为高收入富国,而有些国家却一直止步不前,迟迟不能摆脱贫穷?这是经济学研究最重要也最引人入胜的问题。自工业革命爆发,英国成功实现工业化以来,这个问题就持续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人。

经济现代化是一种整体性的全球化现象,想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就必须加入这一整体性过程,与全球脱钩的封闭经济尚无成功先例。同时,加入全球化进程,除了适应和顺应,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主性,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如此才能摆脱“依附”和边缘化位置,实现分工位置的跃迁和经济持续增长。由于不能协调国内利益,保持生产和分配的平衡,维护自主、畅通的国内经济循环,从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经济现代化之所以困难,其核心在于对政府政策的苛刻要求。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道路绝非坦途,需要的政策也绝非一成不变。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国际环境,政府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

后发展的挑战还不止于此。后发展是在工业化国家(发达经济体)的配合和容忍之下发生的,因为工业化国家(发达经济体)往往受惠于后发展国家更廉价的低附加值工业品。随着后发展国家逐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二者之间实现互惠的机会开始逐步缩小,发生冲突的机会则大大增加。后发展国家汹涌的工业化进程,在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原有的全球利益和权力格局。在大国经济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开始改变全球均势的时候,就需要重新制定规则、重建全球秩序。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但是对后发展国家而言,这不可推卸也无法避免。

(三)周期交叠的国际经济大循环

自经济现代化发展以来,在人类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主权国家构成的国家间体系的塑造下,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和剧烈变化。科技革命带来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在其动力耗尽时经济会陷入停滞和衰退。主权国家的经济崛起要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而崛起的经济大国本身又会带来新的发展和变化。在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间,全球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交叠特征。这种大国兴衰的政治周期,叠加科技浪潮引领的经济周期,共同塑造了波涛汹涌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处于其中的主权国家,需要在不同情势下采取不同策略,在充分利用外循环市场和资源的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和冲击,借以不断畅通和扩大内循环,扩大本国市场、发展本国经济,从而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最终崛起为强有力的经济大国。抓住新一轮科技浪潮机遇的经济大国,在自身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也会对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推动和重塑国际经济大循环。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