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李红岩: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6)

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也是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奋斗摸索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更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已闻名于世,它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两河、印度三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后来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我们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和思考,还由于中华文明与中华的山河大地水乳交融、相互孕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我们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和思考,还由于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我们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和思考,还由于古人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发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我们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和思考,更是由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让我们的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曾豪迈宣誓:“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具有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的巨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其中,精神标志、文化根基、精神纽带、创新宝藏是值得好好体会的四个关键词,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这段话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因为我们的发展历程是有独特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都是有特定内涵的,时间长度各不相同,值得我们好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特质、形态、共同体、路向、格局、精神特质、发展形态、文化底蕴等提法都是重大的理论命题、理论范畴,需要我们的学者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对于上述重要论述,每一句、每一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提法,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悟以及阐释。我们不能够孤立地学习领会,要学会融会贯通,首先就是要同“新四史”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学习要与党的初心使命贯通起来,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一定要与我们党的科学理论学习贯通起来,要在学习当中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