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驱动的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5)

民生驱动的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5)

———2021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发展状况

(四)超大型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部署,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北京市在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依托“接诉即办”,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治理资源、力量向社区延伸,全面启动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协商联动,解决基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

对超大型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具有首都特点的基层治理创新的重点内容。位于北京市北五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下简称“回天地区”),区域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80万,是北京市人口规模最为庞大的居住区。这里老旧小区众多,基础设施配套普遍不足,公共服务与中心城区相差较大,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相对不足。2018年8月,北京市启动“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开始破解超大型社区治理难题的实践探索。通过党建引领、部门下沉,针对居民诉求比较强烈的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群租房、垃圾分类等问题,市、区两级上百家部门和单位对接社区,集中力量应对社区居民反馈的各类问题。3年来,12345市民热线及回龙观社区、天通苑社区网站收到的居民诉求信息达7万余件,累计梳理居民意见2000余条,各层级部门和单位开展服务3400余次。市、区两级部门在“回天地区”专项治理中,清理群租房近900套,规范店外经营行为4600余起,定点投放电动出租车80余辆,设置专属停车位50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回天地区”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群租房、违法经营和交通出行难等问题。① 作为涉及民生的“两件关键小事”——物业管理难题和垃圾分类问题也得到重点关注。回天地区启动了“绿色觉醒——回天环保联盟招募令”垃圾分类主题活动,16家社会组织和众多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结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回天地区强化“三率”建设,134个小区组建业委会46个、物管会81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由原来的14.9%提高至94.8%,回天地区物业管理逐步走向有序。② 2021年7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结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超大型居住区城市功能修补更新,持续推动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