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为构建超大型城市主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①
(三)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社会治理日趋主动化、精准化
2021年以来,北京市建立“每月一题”机制,聚焦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每月集中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应对,集中治理。“每月一题”的主题依据“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报告和12345热线平台的民生大数据确立,选取的主题包括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普遍性问题,长期存在、有解决难度但通过力量整合能够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大的突出问题。“每月一题”的主题确定后,由政府牵头,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明确主责单位,研究解决思路,抓住高频难点共性问题主动治理。2021年,全市共确立了12个主题、27个问题作为“每月一题”的治理主题。12个主题包括无证“房”“车”、劳务和消费纠纷、城市环境卫生、社区管理、教育、交通管理、市政、医疗服务、停车管理、养老、农村管理和房地产市场管理,每个主题集中治理两到三个重点难点问题。例如,2021年,北京市在城区部分重点区域的重点点位和住宅区安装了638个充电桩,缓解了居民社区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完成了127项道路交通噪声缓解项目,缓解了噪声扰民问题;针对养老机构收费和服务问题,建立1015个养老助餐点,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家养老保障问题(具体数据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