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刘治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4)

(三)共同防治举措与成效

1.区域协作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发展实现深刻转型,减量发展成为最鲜明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北京市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性重塑。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发展来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科学合理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京津冀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覆盖区域迅速增加,“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形成,“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格局配合有力。

深化区域协作机制,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签订“十四五”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连续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强空气重污染联合应急应对。会同周边地区共同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

深化水生态环境联保联治,深入实施京冀《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签订新一轮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1-2025年)》,强化流域总氮协同控制。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2022年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推进危险废物合作处置利用,落实《华北地区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试点运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白名单”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2.全民行动

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全民行动格局进一步形成。各部门持续推进《北京市“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共治共建共享美丽北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提升绿色低碳生产水平,多渠道公开环境信息;新闻媒体关注报道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和成果,讲好北京生态环境故事,曝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持续提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风尚。青少年学生通过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生态环保演讲比赛等表达绿色心声,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丰富生态环境知识。广大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千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V蓝北京”、“3510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百余场活动。公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和环境监督,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