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单霁翔:大运河与“漂”来的紫禁城(2)

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最初关注大运河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面对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全面开工,为了保护工程范围内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址,2004年3月,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的全国政协提案,并受到全国政协的重视。随后,我们启动了大运河保护行动,考察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开展地上古建筑保护、地下文物遗址发掘,经过三年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呼吁对大运河要全线保护,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开启了国家保护大运河的整体行动。在与多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之后,2007年3月,我联合文化界、建筑界等方面的专家,牵头写了一份关于推进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全国政协提案,并受到高度重视。

2008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启动。但是,申报世界遗产,仅有京杭大运河还不够,还要把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加进去。这样,就形成了由起于北京止于杭州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组成的大运河。同时,也形成了从陆上丝绸之路到大运河再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廊道。

随后,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2009年6月底前,完成地级市大运河遗产第一阶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第二阶段,到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各省、直辖市大运河遗产第二阶段保护规划汇总工作;第三阶段,到2010年12月底前,力争完成大运河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几年努力,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我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日渐清晰。我总结归纳了十六类大运河沿线需要保护的景观特色,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建筑景观、工程景观、运输景观、河道景观、街区景观、园林景观、宗教景观、商业景观、民居景观、民俗景观、生活景观、生产景观、艺术景观、城镇景观。而这意味着大运河保护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那么,过去文物保护与今天文化遗产保护有何不同?主要在于六个方面。第一,过去文物保护只保护文化要素,今天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保护文化要素,还保护文化与自然共同形成的自然要素。

第二,过去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静态的遗址墓葬,它们都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在今天只是用来研究和观赏。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往往保护的是活态的文化遗存,如人们居住的街区、村寨。

第三,过去文物保护强调古代的文物保护,年代越久远就好,而对于近现代的则加以限制。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历史链条不断裂,更注重的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比如,把一些大型水利枢纽,作为大运河延续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第四,过去文物保护从保护一座古建筑到保护一个古建筑群再到保护一个历史街区、城镇,由点及面。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强调文化廊道、线性遗产的保护,比如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也纳入保护。

第五,过去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宫殿、寺庙等古建筑,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往往保护的是传统民居、老字号等。它们虽普通,但寄托着人们的乡愁,应加以保护。

第六,过去文物保护只保护物质要素,今天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保护物质要素,还保护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不可分割,应同时整体保护。

由此,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来看,大运河保护的实质就是保护沿线居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千百年来对家乡的眷恋。

北京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着繁忙的码头和仓库。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都变成了遗址遗迹。如今,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比如,修建了通州运河公园,修缮了什刹海及周边古建筑,保留了什刹海周边的老字号等。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的一笔,也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