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单霁翔:大运河与“漂”来的紫禁城(3)

二、故宫文化遗产保护

我写了一本书,名为《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主要讲的是大运河和紫禁城的文化遗产保护。那么,紫禁城要保护什么?怎么保护?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多年来,北京中轴线的城市景观带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今天重新审视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还完整,42处古建筑保留下了38处,正阳桥还在考古发掘,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基本还在,中轴线统领城市景观,天际线的地位还在。2011年,我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全国政协提案。随着“北京中轴线”被推荐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申遗工作进入“快车道”,一系列工作有序推进。

北京中轴线最大的一处古建筑莫过于昔日的紫禁城、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我有幸参与了故宫的一些治理与保护工作。

1994-1997年,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当局长。当时,故宫周边52米宽的筒子河与城墙之间的狭长地带,挤进了400多户居民、20多家单位,有465条排污管道伸入河中,每天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内,垃圾都堆在了水面上。为了治理故宫周边环境,我们当时提出了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然后通过污水截流、单位居民搬迁等举措,终于在21世纪到来前,把筒子河变得碧波荡漾。

2001-2002年,我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当主任。当时,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在老城保护方面做了两项重要决定:一个是把可能产生大体量建筑物、大规模建筑群的项目,尽量移到远离老城的位置,比如在西四环外规划建设中关村西区,在北四环外规划建设鸟巢、水立方等;另一个是在北京中轴线两侧划定世界遗产缓冲区,建设空置地带,最初把原本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大到33片,这样南锣鼓巷、北锣鼓巷、大栅栏这些地区,就像一个绿色的屏障,把中轴线的景观保护起来了。

2012年,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我知道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这里还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我自小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的四合院,但万万没想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到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但成为故宫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当时,故宫的大部分区域没有开放、大量文物藏品未能展示,大批量游客仅是“到此一游”。我望着人们离去的背影真的很伤心,他们可能再也不会来故宫了。这次难得的文化之旅究竟能获得什么?故宫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又贡献了什么?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扩大故宫的开放区域,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

第一,故宫门前广场环境整治。一是整治端门广场环境。当时,端门广场上有很多小商品摊位,街边还有一些无证小贩,给游客游览带来不便。对此,我们对端门广场环境进行整治,用清新、庄重的环境氛围,迎接八方游客。

二是解决买票难的问题。当时,购票窗口少、购票方式落后,游客排队购票时间长、平均在半个小时以上,而且购票后还要经过验票、安检、存包,才能进去,游客体验普遍不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收回了端门广场管理权,撤掉与故宫不相关的展览,在腾出的空地上增设了售票窗口,实现现场3分钟购票,同时还开通了线上购票,解决了买票难的问题。

三是解决进门难的问题。过去,游客买票后通常从午门进,而且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不能走中间的大门。那中间的门谁能走?贵宾车队。这样,午门两边的小门总是排着长长的队,而中间的门是空的。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我们做了改进,规定机动车不能开进午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从那以后,午门的三个门大开,游客再也不需要排队了。

四是解决验票、安检难的问题。过去,游客在午门门洞前排队验票,之后顺着栏杆进入门洞过安检机,人多拥挤、时间长。为此,我们拆除栏杆和安检机,但安检还是需要的,所以在午门广场两侧设置了十几个安检通道,游客就能顺畅进入故宫了。

总的来说,这样简简单单的四个动作,大大改善端门、午门广场环境,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门前秩序和服务质量,使游客可以心情舒畅的参观故宫。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