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穆松林:持续书写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2)

二、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新时代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实现了“三个前所未有”。

第一,治理决心之大前所未有。一是高位统筹污染治理。我们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高位统筹、高位推进,重大问题直接研究、连续攻坚,决不把难题留给后人。二是坚决压实环保责任。先后建立“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督察等多种手段,把责任压到“最后一公里”,压到各个层面,敢于在环保违法行为面前“唱黑脸”、亮利剑,决不让步。三是系统推进绿色发展。以城市总规为引领,把26.1%的土地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压减燃煤超九成,平原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经济结构向高精尖快速转型发展。

第二,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是依法科学精准。先后制定修订11部资源环境类法规,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个行动方案,全面实施“一微克”行动,一微克一微克地抠,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等,开展“点穴式”精准治理。全面提高执法的规范性和精准性,企业环保合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各方协同作战。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拧成一股绳抓落实。北京市与津冀及周边省区市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三是投入力度空前。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4300多亿元,环保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全市污水处理率从83%提高到95.8%;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从1.75万吨提高到2.51万吨,资源化率达到78%。北京市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三,治理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一是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先后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十年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相当于增加了237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此同时,新增309个城市休闲公园、609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北京市已经成为山区有绿屏、平原有绿海、城市有绿景的生态宜居城市。二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水环境有了历史性好转,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三是生物多样性系统提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很多一度消失的动植物又回来了。比如,过去十年,北京市的鸟类增加了近80种,特别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前些年种群规模仅剩3000余只,近年已经恢复到近万只。

(一)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十组数字

1.大气治理

在2021年PM2.5首次达标的基础上,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至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新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也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13年相比,2022年PM2.5、PM10、NO2、SO2分别下降了66.5%,50.0%、58.9%和88.7%。

2013—2022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级别达标天数显著增加,2022年达标天数达到286天,比2013年增加了110天,升幅为62.5%。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从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22年的3天,降幅达到94.8%。大气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2.水环境

2022年,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状况良好。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北京市的3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体占比75.7%,无劣V类断面。

北京市水生态环境实现质变。优良水体比例显著增加,2022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7.9%,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8.1个百分点;水生态状况良好,全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达到优良水平。而且,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不仅多见于山区河流中,还“现身”凉水河、大石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市域内五大河流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密云水库水量创下历史新高,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