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摘要: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标题独立成章,此举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国家安全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全党智慧的凝结下生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词是“总体”。“总体”既是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视角。虽然每种安全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处理国家安全事务上,要树立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置于重要位置,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标题独立成章,此举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离开安全,发展无从谈起。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各种国家安全问题,而且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大,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更加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词频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出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安全”共出现4次,“国家安全”只出现1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安全”出现了91次,“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我们党也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放眼全球任何国家,国家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我们知道,“安全”的内涵复杂,涵盖了从个人安全到国际安全的各个主客观维度。那么,什么是安全?一般来讲,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通俗来说,安全就是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这种状态就是安全状态。什么是国家安全?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给予了明确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这段话不太复杂,但是内涵却非常丰富。在这一界定中,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免受各种干扰、侵蚀、威胁和颠覆的状态,也就是客观上的、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二是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也就是主观上的、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总的来说,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幸福。

(一)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其他大国,我们的安全环境、安全形势和安全任务,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面对的形势与挑战不同,我们对国家安全理念认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更加强调和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在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从外部环境看,西方不承认我们,甚至孤立、敌视、遏制我们;从内部环境看,新的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且随时面临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

对内,我们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对外,我们通过军事联盟,建立统一战线,维护我们的安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过与苏联结盟的方式,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同时,我们也采用军事手段维护自身安全,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抗美援朝战争。此外,我们也重视提高国防力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两弹一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形成了以综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加重视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所以,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安全理念发生较大转变,从更加强调和重视军事安全到注重经济安全、综合安全。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此时,冷战已经结束,世界范围内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但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恐怖主义和环境危机。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加多元、复杂。由于很多问题需要多国共同参与应对,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增进协作,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安全问题。1999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发表《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际安全》的讲话,首次全面阐述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明确提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和平,更不能营造世界持久和平;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国家安全日益带有国际乃至全球安全的色彩,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多样性进一步增强。据此,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们主张参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安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四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阶段,我们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与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如“东升西降”,引发一些大国的不安情绪,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粹主义、排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想不断抬头,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