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唐洪:学会倾听,走进孩子内心(2)

二、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了解亲子沟通之道

1.沟通,首先需要接纳

上文中讲到的沟通方法,往往就是父母自己心中已经有定论,希望向孩子输出,这样的沟通首先就没有接纳的态度。我们要与孩子沟通,就要秉持开放式、不预设定论的态度,即预先没有一个先见为主的观点。同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了解其到底是什么状态、经历了哪些事情、会怎样去做等等。只有这样一种开放式、鼓励性的沟通,才是表达接纳的态度,也只有接纳以后,才会有真正的沟通。

所谓接纳孩子,首先就是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情绪合理定律,即任何情绪都是合理的、任何感受都是真实的。比如嫉妒,大家都觉得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但实际上情绪不存在好坏,嫉妒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情绪本身是正常、自然、合理、需要被接纳的。二是情绪是一种能量,是需要被处理的,不能够压抑或忽视。如果情绪被压抑或忽视,会对我们整个人的思考和行为都产生破坏作用。三是只有接纳情绪,才能认识它、处理它,这也是沟通的前提。

在涌动的情绪之上的认识和行为是很容易发生偏差的,我们只有处理好情绪,才可能进一步理解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也就是说,当情绪“上头”时,我们的理性思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给理性让出更大空间时,我们才能作出正确选择和决定。所以,在任何情绪产生时,我们都要先让情绪走完自己的历程,才能在释放以后为理性思考让出更大空间。因此,在孩子伤心、难过或生气时,我们不能说——不许哭!有什么好生气的!别生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话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只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接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要如何在沟通中传达接纳的态度?主要是靠倾听与回应。然而,有一些回应会压制孩子的表达:一是随时评判、纠正对方,比如你这样想不对、你怎么能这样做;二是敷衍、心不在焉,比如行、好的、我知道了;三是心生不悦、抗拒,比如当孩子由于生气口出狂言或口不择言时,我们可能会因为生气而拒绝他们。那么,怎样的回应能够鼓励孩子表达呢?首先要适当回应,即不要打断,要支持、鼓励孩子表达;其次要尽量理解孩子的观点和感受,而不是以我们内心的评判为准;最后是控制情绪、开放胸襟,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2.反映式倾听

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反映式倾听。比如,孩子有时候情绪不佳,或者想要用哭闹来争取一个目标时,可能会问出一些令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反映式倾听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回应孩子。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来做:一要表达关注和重视;二要在听孩子陈述的过程中尽量推测孩子的意思;三要向孩子求证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辨别孩子的说法;四要商讨改进之道。

我们要如何向孩子表达专注和重视?一是要停下手里的事情,比如家务或我们自己的工作;二是面向孩子并注视他,表达一种“我想知道你说什么”“我想知道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我帮助”的态度;三是身体略微前倾,这也是在表达关注;四是用点头、“嗯”“哦”等回应孩子,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五是面对面坐下来谈,以表达我们的重视;六是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蹲下去或把他抱起来,让孩子和我们产生目光交流。

我们要如何推测孩子的意思?一是要通过孩子的话语、表情、动作等,比如孩子可能表现得非常难过,或哭或烦躁,以及产生一些摔东西的行为动作,都是我们推测孩子感受的依据;二是要善于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体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在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会情绪不佳,是需要我们体谅的。此外,孩子还可能因为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比如和同学闹别扭、被老师批评而心情不好,或者表现为一贯的想法、喜好发生了改变。这时,一点点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情绪反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推测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

我们要如何向孩子求证自己的理解?一是可以重述孩子的话,让孩子对这句话进行进一步表达;二是可以用自己了解的意思去反问孩子,或让他说明事情的经过,因为孩子的表达可能不是非常准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他进一步表达;三是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时,孩子可能会有表达困难,需要我们进行引导,比如进一步追问或在其表达过程中适当回应;四是帮助孩子整理他说的话,找到重点,也就是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找到核心问题。总之,我们就是要做好两个方面,既鼓励孩子充分表达,又帮助孩子整理思路,一定不要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孩子啰嗦或说不明白就表现出不耐烦或敷衍,牢记耐心的重要性。

我们要如何商讨改进之道?那就是要让孩子来选择和做决定,而不是替他把所有事情都做完。我们替孩子选择和做决定,是不适宜的行为,为什么?一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更容易被他自己所接受,哪怕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也要由孩子自己说出来;二是我们要给孩子学习自主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让他选择和做决定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比如,对小孩子来说,我们提供给他的选项要少,要限定范围,过多的选项会让孩子难以做出适宜的决定,合适的选项也是在鼓励孩子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整,限定的范围也保证了事情会在我们可接受的限度上发展;对大孩子来说,我们可以适当放开限度,进行更开放的沟通,比如多询问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想法,鼓励孩子自己思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选择,并与父母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既能促使孩子更加理性,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引导。

3.运用“我的信息”

所谓“我的信息”,就是从“我”的角度来描述事情。当孩子犯错时,“我的信息”就是一面反映孩子的镜子,孩子从我们这里了解到其行为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了解到其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运用“我的信息”,就是用“我”为主语来表达感受,而不是用“你”为主语来指责、压制。

具体来说,运用“我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一是描述具体的事实,比如很晚了,孩子还在写作业;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担心,你作业写到很晚,明天早上又起不来;三是说明理由和原因,比如“我”担心的是你明天早上状态不好;四是提出期望和要求,比如“我”希望你能够抓紧时间,早点完成作业。这四个部分合起来就是,“我”看你这么晚还在写作业,非常担心,因为怕你明天早上起来时精神状态不好,所以希望你以后能够抓紧时间写作业,也就是用“我的信息”把孩子由于磨蹭给我们的感受告诉给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表达了感受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可能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4.怎样对小孩子说话

我们和大孩子进行沟通,通常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其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在和小孩子进行沟通时,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不强,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包括:一要明确、直接,而不能委婉、隐晦;二要具体、形象、通俗,而不能抽象、笼统、花哨;三要坚持原则、实话实说,而不能威胁、利诱。

5.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是为了更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以及处理好亲子关系;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们则是为了充实自己、享受亲情,以及形成和孩子交流的习惯。这些目的的本质,其实就是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经营和谐快乐的家庭文化。在这一目的下,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才是丰富的、双方都受益的,并且有助于整个家庭氛围的营造的。

既然如此,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就不限于对孩子问题的纠正或解决,而是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沟通机会。比如,一起看电视节目,聊聊各自喜欢的演员;进行亲子共读,说一说各自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一起探亲访友,家长讲一讲自己与亲友的交往故事,给孩子分享我们的价值观;一起做家务,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过程中家长传授经验、孩子启发家长;一起布置节日家居,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何布置场景,交流彼此的喜好以及对家人的愿望;一起锻炼身体,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以及在运动中感受到的乐趣。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