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话事”机制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吃茶话事”机制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总结“茶香小院”“板凳会议”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在全域推行“吃茶话事”机制,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下辖8个乡镇1个街道,102个行政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各个自然村地块分散、相距较远,村民到村部反映诉求出行不便、路途较远。同时,受限于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规律,“干部白天见不到群众、群众晚上找不到干部”的问题客观存在,党群干群关系不够紧密、基层治理力量欠缺、群众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松溪县以闽北传统文化习俗“吃茶”破局,推行“吃茶话事”机制,将闽北地区喜闻乐见的“吃茶”习俗与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以“群众聚集在哪里,阵地就建设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理念,着力构建组织便捷、贴近群众、共建共享的议事平台。

二、主要做法

1.聚焦“有话没处说”,构建“贴近群众”的议事平台。为实现基层议事主体更多元、民意表达更全面,松溪县将议事场所延伸到群众身边,进一步畅通基层党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和途径,推动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从“单向被动”转变为“立体互动”。

从“会议室”到“家门口”。打破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的村级议事协商模式,以“贴近群众、便于沟通、集中连片”为原则,按照“五有三亮”标准(“五有”即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议事公约、有话事日记、有“民声”互动板;“三亮”即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在农家小院、廊桥凉亭等群众茶余饭后“打卡地”设置170多个吃茶话事点,作为密切群众联系的前沿阵地。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一壶清茶,就可以快速简洁地搭建起一个“小型议事厅”,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在嘘寒问暖中摸清群众所思、在亲切交谈中摸清群众所想、在耐心聆听中摸清群众所盼。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每个话事点安排一名村“两委”干部作为联系人,一名党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担任“掌事人”,负责组织群众、收集民情。在话事点融入文化习俗、休闲娱乐等元素,以体验式、互动式等喜闻乐见的话事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悦的议事氛围,让群众爱来、愿来、常来,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坐着看”到“一起干”。将话事点打造为党员干部转作风、优服务的实践基地和大兴调查研究的露天会场,在全县范围开展领导干部“拉家常、解难题、促发展”系列实践活动,由县领导带头宣讲政策、现场办公,县直单位每季度下沉话事点开展志愿服务,乡镇(街道)挂点领导每周到挂点村参与话事活动,村干部以值班形式轮流到话事点主持活动、收集诉求,汇聚各级资源力量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聚焦“有事没人办”,构建“马上就办”服务平台。松溪县坚持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标尺,以扎实作风及时受理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多渠道畅通民意。以听取民意、汇聚民智为出发点,推行“活动议题大家提、活动方式大家议、活动内容大家定”的民主协商机制,定点设置民情信箱、“民声”黑板,利用县乡干部走村调研、网格员入户走访等契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与需求事项,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生动局面。深化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利用话事点人员聚集优势,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村务党务重点内容在话事点粘贴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精准化分办落实。在话事点建立“话事日记”工作台账,全面记录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以“小事及时协调、大事集中商议、难事合力解决、特事分流交办”为原则,根据事项难易程度分配至村“两委”、挂村领导、县直职能单位协调解决。以“三色预警法”(有序推进或已完成的事项为绿色、进度缓慢或即将到期的事项为黄色、严重滞后或超时未办结的事项为红色)区分轻重缓急,按照“三化五定”闭环管理要求(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定目标、定项目举措、定时间节点、定责任人、定奖惩)及时督促跟进、抓好工作落实,让议事成果“掷地有声”。多形式动态反馈。建立“线上+线下”多元反馈机制,短期内办结的、涉及群体少的事项由“掌事”、小组长通过日常话事活动实时向村民反馈;涉及群体多、关注度高的事项由村“两委”通过村务公示栏、微信群等方式向群众反馈;一时难以办结的事项在“民生留言板”公示进度、动态更新,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乡镇(街道)定期组织群众召开评议会,采取发放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对话事点活动开展效果和落实情况打分评议,进一步提升话事点工作水平。

3.聚焦“费力难见效”,构建“凝心聚力”发展平台。松溪县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借助群众的力量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监督群众,进一步凝聚基层共治活力。

用“齐心茶”谋划“发展事”。围绕村民关心关注的生产问题,在话事点定期举办“主题茶话会”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技术能手代表等,分享致富“金点子”,加快村企间资源对接、思维碰撞,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用“和气茶”化解“矛盾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信访工作、普法宣传等融入“吃茶话事”机制,打造联动协调的基层治理模式。在话事点建设“道德堂”“共享法庭”,邀请威望高、口碑好的党员群众担任“评审员”,在茶桌上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用“情怀茶”推动“公益事”。在致富能手、在外乡贤春节返乡期间,举办“乡贤恳谈会”“茶叙会”等活动,邀请乡贤能人齐聚一堂共叙桑梓情,唤醒其反哺家乡、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三、经验启示

1.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吃茶话事”机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所需所盼出发,用“一室、一桌、一茶”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听民情、问民需、解民忧的有效平台。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创新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人民至上,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要快速反应、及时跟进、积极办理、主动公开,让基层治理成效实起来,群众心里暖起来。要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中彰显人民至上,选取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2.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闽北地区茶文化兴盛,“吃茶话事”机制将基层治理与闽北地区喜闻乐见的“吃茶”习俗相结合,找到了基层治理创新的破题点,从而在推动产业振兴、乡风文明、邻里共建等方面发挥了充分作用。创新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构建起群众基础好、富有生命力、可持续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3.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基层干部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群众感受最深,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的成效。“吃茶话事”机制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主动融入群众的“朋友圈”,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中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积极造福群众,是对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践行,是对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锤炼。创新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和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把转变干部作风放在突出位置,让党员干部真正下到基层一线、走入人民群众,做到心中有群众、一心为群众。

(作者单位:中共松溪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