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

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

——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纵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刘秉镰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省雄安新区,进一步提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重大命题,这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最新使命和更高要求。面对新要求,京津冀应以新逻辑助力新征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新质生产力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京津冀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必须全力加速,协同发力,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化危机、育先机,探索协同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一是要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并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是全国的科创中心,津冀两地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巨大,应充分利用三地优势,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联手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以区域一体化新质生产力协同塑造京津冀未来发展新动能,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市场新环境。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必须打造适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环境,使新质生产力得以充分释放。要突破传统理念,形成新的发展环境,可通过三地协同打造四大市场,即: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科创金融服务市场、周末工程师流动市场、政产学研对接市场。形成区域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有效改善区域营商环境,加快要素集聚速度。三是构建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新体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是着力建设区域整体协同发展的改革引领区。未来,京津冀应抓紧补足区域治理在主体、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短板,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顶层设计、规划和会商协调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以大尺度优化构建空间结构新格局

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京津冀应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逐步形成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在高标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同时,启动首都都市圈和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发挥京津中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主骨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推进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和高质量轴带布局,加快培育沧州、廊坊、武清等次中心城市和三级中心城市等,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高效运行的城市体系。

通过空间优化,形成错位化发展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解决大城市过度拥堵和中小城市功能性萎缩的难题,逐步形成以城市群为空间尺度,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通过融合互动的产业分工布局体系,促进高端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流动和优化组合。

以深化改革塑造政府治理新范式

建构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行政分割,提升大尺度区域整合力度,使要素实现优化组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需要,更是完善区域治理体系和提升区域治理能力的示范样板。京津冀应抓紧补足区域治理在主体、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短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优势,带动津冀两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政府应加强区域协同治理,探索独具特色统一的区域管理体制和协调配合机制。通过建立顶层设计、规划和会商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三地政府深度合作。在技术层面,应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区域治理上的应用场景,着力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以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人才集聚新平台

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发展社会文化各项事业,首先要构筑人才集聚的高地。在当前人才要素流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应围绕精英人才的流动规律全方位打造人才集聚的高地。一是要制定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通过公开透明的税收优惠、高薪酬和奖励机制,提供研究资金支持和项目资助等,为顶尖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平台。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要素集聚和创新平台,如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和技术园区,提供先进的研发设施和充足的科研资源,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三是加强与顶尖高校合作。引进国际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和教师团队,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吸引海外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促进人才的全球流动和知识的国际交流。五是改善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和文化生活等,改善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六是灵活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为人才提供灵活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跨学科研究、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等多元化的工作和发展机会。总之,只有从生活服务、教育卫生服务、社区服务、环境建设、科研配套等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才能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以坚韧不拔精神树立生态环境新标杆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我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应在生态环境恢复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区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体制,充分总结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成功经验,制定高度协同的区域污染防治战略,形成区域环保标准一体化发展;建立污染治理转移支付长效机制,通过三地政府间转移支付,调节各地政府环境治理的利益诉求,降低中央纵向转移支付的财政压力,实现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受益;引导与奖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增加社会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积极发挥第三方监督职能,弥补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的不足。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以天津之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王双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京津冀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区域实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强调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为新时代新起点天津承担新使命再一次指明了奋斗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立足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功能,在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征程中勇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天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战略思考,2022年底组织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十项行动”,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主阵地,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实景图”,彰显了天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政治自觉。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列为“十项行动”之首,不仅体现出天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应势谋划的主动作为,更是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务实行动。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滨海新区等产业承载和政策创新优势、产业配套基础优势和超大城市市场需求优势、科教人才公共服务和城乡空间等资源要素优势,有决心、有信心肩负起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时代使命。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新场景新要求,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闯敢为

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上天津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更是为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了战略定位、作出了战略部署。10年来,天津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聚焦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唱响新时代京津“双城记”。京津冀共同绘制高端工业母机等6条产业链图谱,打通三地产业协同的技术“卡点”和产业链融通的体制机制“堵点”,成为京津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南针”“导航图”。三地联合打造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成势见效。立足加强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实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定位,天津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2023年5月开园以来累计注册企业1500余家,成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握手”通道,更是大学与城市之间滋养赋能、双向奔赴的鲜活例证。天津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央院等合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共建7个创新平台,协同打造区域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一批重点载体功能持续增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更多新质生产力增长源泉。

立足改革开放这一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在探索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上勇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任务都有新要求新变化,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围绕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天津积极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深入推进三地港产城融合发展。携手建立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三地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203项“同事同标”事项;与京冀共同推出165项资质资格互认清单,高水平开放引领带动区域市场一体化走向深入。京津“1+7”合作协议全面落实,通过加快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求在决策、协调、执行层面更加紧密,凝聚起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

立足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探索人民城市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就是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实现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天津加快推动三地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旅、养老等领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4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深化在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障卡拓展应用等方面合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高品质生活更要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创造条件满足群众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天津深入挖掘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推动京津冀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加快盘活低效土地、楼宇、老旧厂房等存量资源,在“革旧布新”中进一步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不断探索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思想伟力举旗引航,奋斗征程砥砺笃行。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天津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篇章。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