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及其展望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模式的伟大实践,是重大的系统和长期工程,京津冀三省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经济份额下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压力尚大、缺乏统一规划且内部协调性不强、重要节点的支撑与空间联动力不足、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应从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打造“一核两翼”空间新格局、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优效益和更高质量,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其新要求

(一)为什么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以解决“大城市病”为重点,探索发达的大都市地区和不发达的周边地区共同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这一宏伟蓝图正在不断变成美好现实。

第一,为解决大城市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持续增加、城镇密集区的大量出现以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急速增长是三个极为显著的特征。

什么是“大城市病”?“大城市病”主要是指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环境、交通和住宅问题等,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功能过多、经济和人口布局过度集中的“过密”,是产生“大城市病”的根本原因。为解决由于“过密”所导致的“大城市病”问题,应努力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跳出“主中心”实现多中心发展也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普遍做法。

全球城市化进程是如何变化的?1900年,全球城市人口只有2亿,占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到2009年,全球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到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5%。根据相关国际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达到68%。所以,城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只有2个,2018年达到33个,其中包括纽约、东京、伦敦等发达国家的人口经济密集区,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上海、北京、孟买、圣保罗等人口经济密集区。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将达到43个。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已经有7个,城区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14个,中国是世界上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最多的国家。

北京长期以来的单中心发展模式导致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过度集聚,“大城市病”问题严重。经济密度和就业密度的提高,不仅加大了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还造成了明显的职住不平衡问题,巨量的人口就业与流动也使得住房热点地区供给紧张,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房价高涨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致力于建立起新的空间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多中心、网络化格局,以克服城市职能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各类“大城市病”问题。其中,雄安新区建设就是跳出“主中心”发展,助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重大实践。

第二,京津冀地区存在诸多不协同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出京津冀需要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京津冀地区存在诸多不协同问题,主要是由于北京的虹吸效应导致其与周边地区差距过大,这进一步加剧了北京“大城市病”,使得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性显著,“中心—外围”二元特征突出;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三是北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在北京中心城区,导致“大城市病”;四是交通一体化程度低,行政区之间存在过多的“断头路”;五是区域间产业合作水平不高,北京特大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差;六是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合作动力不强。

如何解决京津冀区域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场座谈会,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在不同阶段都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求: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北京市级机关搬迁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的定位——“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赋予了京津冀新的重大使命。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