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宋伟: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2)

二、维护国家安全,实力和制度缺一不可

在目前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的大背景下,可以为我所用,以维护我国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国际安全资源就是国际安全制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崛起中的大国来说,国际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认为,维护安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强实力,比如有了核武器就可以维护国家安全。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却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为维护国家安全,实力和制度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维护国家安全,只增强实力是不够的。实力增长可能带来周边国家、守成大国的安全焦虑,导致本国安全环境恶化。在国际社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担心今天的朋友,可能成为明天战争中的敌人;担心今天共同获益中获得优势的朋友,可能成为未来更为危险的潜在敌人。对中国的崛起而言,目前有两类国家是特别担心的:一是中国的周边国家,部分与中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二是守成国家,比如美国,担心中国实力的增强可能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最重要的是要为可持续发展再争取一段国际战略机遇期,一段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尽可能不让这些国家过早地把中国界定为主要安全威胁。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怎样缓解因为中国实力增强所造成的安全焦虑,就需要我们有效构建和利用国际安全制度,通过参与多边国际制度去释放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外交目标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方式,总之有效缓解其他国家的疑虑和紧张。

美国现在认为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比较落下风的就是中程导弹。中程导弹是可用性比较强、威慑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美国虽然退出了中导条约,但想在短期内建造大量的中程导弹还是比较困难的。从作为全球性霸主的角度来看,美国面对中国的实力增强是有着一定的紧迫感、危机感的,于是开始对中国实施全方面打压,比如联合中国的周边国家,开展全方位竞争等。其中的一个核心机制就是美、日、印、澳的“四国同盟”,并且还在努力把其他欧洲、东南亚国家吸纳进来,打造一个军事同盟、供应链同盟、高科技同盟、基础设施建设同盟。但是,我们寻求自己的发展、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不是一种罪过,只是不可避免地在国际政治上对其他国家造成了压力。

我们要怎样缓解因为实力增强而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压力?那就是有效构建和利用国际安全制度,特别是涵盖比较多国家的多边国际制度。基于多边国际制度形成的合作平台,使得中小国家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往往是比较中立、公开、透明的,不容易被某一个国家所主导和控制,进而能够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强调要以联合国体系为中心,尊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在我们看来,这些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对于中国而言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遵守、利用这些国际制度,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可以取得一定的稳定预期,也可以减少因为实力增强所带来的其他国家的安全焦虑。也就是说,普遍性的国际制度为国家间互动提供了许多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符合这些行为规范的国家行为才具有合法性,否则就可能面临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和制裁,国际制度从而实质性地改变了国际安全环境。

第二,国际制度可以帮助各国超脱输赢之争,着眼于长远的合作,从而促进人们对和平与合作的期望。比如,我们现在要和周边国家讨论《南海行为准则》就是因为我们并不想简单地使用武力去解决南海问题,而是希望通过遵守现有国际规范,采取合作、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在谈《南海行为准则》时,肯定也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大量的、较为具体的国际制度的存在,使得国家间的合作有章可循,为细节性的合作协议提供了原则和基础,大大便利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展开。国际制度由于其公开性、中立性和权威性,很适合成为国家间合作的协调者。相比双边联盟,多边安全机制往往受到广泛的欢迎,比如联合国维和行动。我们可以通过维和行动,公开、透明地解决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安全问题,进而保护当地的中国公民、企业的安全。

第三,在国际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国际制度可以通过向其成员提供知识、技术、资金、规则和其他援助,大大提升相关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能力。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提供很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专业知识,有时还可以提供相关领域的资金,如向一些缺乏外汇的国家提供外汇,帮助他们应对金融危机。事实上,通过加入许多的国际安全制度,中国在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非法移民等问题上都获得了更多的外部支持,增强了维护自身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比如,上海合作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分享情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对于维护中亚以及我国的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