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和利用功能性国际制度
功能性国际安全制度,主要是指那些专业化的国际制度规范。比如,我们想要追逃追赃时就可以借助国际刑警组织的全球性网络,发挥其专业作用。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每年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渠道相互协查案件约3000起,获得了大量技术上的协助与情报分享。功能性国际安全制度还可以为国家之间进行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其专业性程度很高,往往也不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比如,由于双方政治关系的紧张、彼此难以达成信任,中美之间在双边的途径下很难在气候变化等方面达成有成果的合作,往往就需要通过一些相应的专业性国际组织、国际机制框架来实现合作,有效缓解质疑与担忧,并实现相互监督。
类似的典型案例有《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和相关国际组织所取得的成就。化学武器是我们大家都很害怕的,也是对每个国家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比如,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可能会想要发展化学武器,但相对较强的国家则可能想要放弃化学武器,但是又需要达成同时放弃的效果。此外,一些国家可能认可放弃化学武器,但拒绝放弃一些军民两用的化学品,那么怎样保证这一类化学品的安全?《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和相关国际组织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到目前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成果:一是除了极少数没有参加公约的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完全销毁了化学武器,国际社会的安全水平大大提高;二是在保证安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化学品的贸易得以正常进行。由此可见,正是通过功能性国际制度,很多国家才可以在气候变化、打击跨国犯罪、销毁化学武器等诸多方面进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
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往往比国家更加热心、也更加专业,而这些对于许多国家非常薄弱的安全投入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加强。比如,对于海上难民的搜救问题,相比各国政府的海上搜救行动,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则更加热心,也有更加实际的行动。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很多国际组织非常关注且专业,也更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这些资源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利用的,可以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提高我们自己的安全水平。
此外,尽管跨国企业还不能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安全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但许多在特定功能领域具有知识、资金优势的跨国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的构建和全球安全治理,甚至对我们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形成新的挑战,成为我们目前必须关注的新问题,即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整合各方面力量来构建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安全制度。毕竟跨国企业在资金、技术、平台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和配合,国家安全能力和全球安全治理就会缺失很重要的一块。
(三)构建和利用区域国际安全制度
相比普遍性、涵盖范围广泛的国际安全制度,我们很多时候更愿意在本区域内开展一些国际合作。比如,和东盟国家、中亚国家合作,我们都有很好的基础,而且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成员国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可以开展更高水平的区域安全合作。为什么上海合作组织得以建立并广受欢迎?因为上海合作组织同时有中国、俄罗斯参与,既实现合作,又互相平衡,所以中小国家都比较愿意加入。所以,在这样一些多边的地区性的安全制度内,大家可以进行比较公开、透明的平等讨论,还可以实现互相监督,中小国家也不用担心制度被某一个大国完全控制,进而影响他们的主权、安全和独立。
中国目前所参与、构建的区域安全制度都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突出其集体安全性质。我们不把区域安全制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来对待,所谓的集体安全性质就是在这些区域国际制度内部,大家没有明确的敌人,目的就是开展高水平合作。也就是说,我们建立区域安全制度不是为了与谁对抗,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对抗,而是为了在相关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包括打击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维护中国边疆以及中亚地区的安全等,而组织中的国家都具有这样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地区性多边制度形式,充分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构建区域性国际机制的特点,那就是开放的心态,愿意尊重中小国家的利益,愿意给予他们平等的发言权,也就是中国可以作出更多贡献,而不是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由此可见,国际安全制度确实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