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彭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6)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的“十二个必须”

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十二个必须”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既总结了我国历史上治理民族事务的宝贵经验,又借鉴了世界范围内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稳定连贯,又根据民族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既是观察民族问题的认识论,又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方法论。其中,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比如,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在民族工作中提出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特别是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时代之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大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做到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综上,我们要形成这样的认识,就是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和主线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贯穿于方方面面,体现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全部实践之中,是我们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这一重要思想围绕主线形成了系统的内容体系,根据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实践对党的民族工作的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涵盖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旗帜方向、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实现方式、中华民族历史观等基本问题,与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也具实践价值。

总之,新时代各族人民相互之间要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