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4年7月16日拍摄的社稷坛。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经过700多年岁月砥砺、风雨洗礼和演进发展,形成了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承载的是一个古今交融的大国首都的历史,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进程,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感受古韵悠长的中华建筑之美。这是一条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汇集了整座城市建筑的精髓,是北京老城的灵魂,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在这样一条南北贯穿的主线上,两边建筑按中轴对称分布。譬如西直门对应东直门,阜成门对应朝阳门,建国门对应复兴门等,塑造出稳重大气的建筑格局,体现了空间几何对称的美学设计。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之美。人们既可领略“都”的中正庄严,也能感受“城”的生生不息。这里既有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也有以什刹海为代表的士大夫文化,还有以天桥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北京中轴线始终统领城市发展,为中国传统“择中”观念于都城营建中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特殊见证,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中轴线数百年的文化内涵,已深深融入市民文化生活的肌理与血脉,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中轴线兼具了人格品质和担当精神两个方面,需要人们看到她、走近她、读懂她,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去感悟、概括、提炼,从而体验到她的品质与精神。
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感受理想都城的壮阔前景之美。北京中轴线是一条物理轴,也是一条文化轴,更是新时代首都的发展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中轴线正不断拉长,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伸展筋骨,延续文明,更具时代特色,焕发新的青春。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既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也可以让全世界感受沉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正在努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并宣布对多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我们将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更为妥善保护传承和科学发展,让世界各国朋友看到一个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的北京中轴线,让中华文化遗产释放新的时代光芒。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超越时空的接力,彰显传承的力量。相信“北京中轴线”必将提振起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双翼”,振翅高飞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取更加伟大的荣光。(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