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刘岳:北京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及特点(2)

(二)“红色”之流变

什么是红色?《说文解字》曰,“红,帛赤白色”。简单地讲,类似今天所说的“粉红色”。而我们今天说的“红”,在古代叫“赤”。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红色象征高贵、喜庆、欢乐、热烈,也被诗人所钟爱。比如,宋代诗人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现代汉语词典》对“红”的第一个释义是“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第二个释义是“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辞海》中对“红”的释义,除象征吉庆、欢乐和吉祥之外,还有以下注释:共产主义的;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革命的;“左”的政治的;强烈信仰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

红色是如何成为革命的象征色的?这要从法国波旁王朝说起。法国波旁王朝的皇家旗帜是“白底金色鸢尾花旗”。在里昂爆发的第二次工人起义中,起义的工人、手工业者、小商人和职员举起了红色旗帜。当时,“红色旗帜”是作为“白底金色鸢尾花旗”这一纯白旗帜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红色”就成为革命的象征色。1848年3月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巴黎支部联席会议上,马克思提议全体盟员都缠上红色布带。这样,红色布带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颜色标志。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遭到镇压,马克思悲愤写道:“三色旗的共和国今后只有一种颜色,即战败者的颜色,血的颜色。它成了红色共和国。”

再看俄国,关于红色象征革命有一种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区分莫斯科的驻军和从德国、奥地利前线返俄的士兵,就给每一个莫斯科驻军的帽子上戴一颗五角星。后来,其中一部分士兵加入了苏联红军,于是就把五角星涂上了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红色。

再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举起的革命旗帜是红旗,我们党建立的军队叫“红军”、政权叫“红色政权”、根据地叫“红区”。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诗词、文章中用“红旗”“红色”代表革命。比如,《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如梦令·元旦》中的“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的“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七律·到韶山》中的“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这样描述必将到来的革命胜利:“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红色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

(三)红色文化相关概念: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

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青年杂志》就是后来的《新青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逐渐嬗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实质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概念。不久后,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由此可见,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二者区别,主要在于坐标点不同、表述不同。前者以五四运动为坐标,后者以中国革命领导权为坐标。

(四)红色文化相关概念:革命文化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的注释中写道:“《火星报》第4号所载《从何着手?》一文。纳杰日丁写道:‘不是站在革命前夜的观点上的革命文化派,是丝毫也不会因长期的工作而感到不安的。’”这里提到“革命文化”。这是我所查到的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首次出现“革命文化”这个词汇。

在中国共产党内,瞿秋白同志最早使用“革命文化”一词。1923年6月,他在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以“屈维它”的署名发表《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一文。瞿秋白同志在文中写道:“直至帝国主义沟通了全世界的经济脉络,把这所谓东方西方两文化融铸为一;然亦就此而发生全人类的文化——世界无产阶级得联合殖民地之受压迫的各民族,以同进于世界革命。此种趋势,此种新革命文化的先驱,正就是杀帝国主义的刽子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认为,革命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锻造的先进文化,时间范畴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发展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