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智勇:深入推进首都基层治理宜居化、精细化、数智化 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局面(3)

(二)精细化

1.精细化治理的内涵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是一种管理模式,基于对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解和公共事务的性质衡量,协同多元主体、通过精巧制度设计、细致管理过程和精微治理技术运用,综合利用精准目标、具体规范、数字信息等工具,实现公共资源高效利用,弹性回应城市发展需求与整体环境变化,不断进行主体自我完善并提升服务水平,突出“精”“准”“细”“严”的特点。“精”即精心、求精,在城市治理各个领域力求精益求精;“准”即准确、精准,包括治理目标的精准定位,治理问题的精准识别,治理技术的精准选择和治理效果的精准把握;“细”即细致,细化,对城市治理工作进行细致化处理;“严”即严谨、严格,严格控制城市治理标准偏差。精细化治理核心在于精准定位目标,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需求及变化趋势,建立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目标定位,尤其关注中低收入阶层和流动人口需求及变化,及时跟踪反馈,作出有效服务供给和政策回应。

2.精细化治理的评价指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推动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重点完善多个领域标准规范,制定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有学者总结出北京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宏观评价体系,包括六个方面13个一级指标,涵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接诉即办”、科技支撑与智能化应用、市政市容、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领域。

3.精细化治理的成效

(1)基层网格化管理。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目前已实现16区全覆盖,管理覆盖总面积约1.29万平方公里,累计立案5324.6万件,平均结案率达到90.2%。以西城区广外街道为例,为推进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广外街道为38个社区和179个网格的300多人配备移动终端互联网服务设备设施,并完成17类78个图层近20万条属性数据入库。

(2)“接诉即办”。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北京12345市民热线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1.41亿件,诉求解决率提升至96.77%,满意率提升至97.10%。自2021年起,北京市建立“每月一题”机制,2024年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等13个问题进行专项处理。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已建立三级目录、2000余个细项工单分类,将多个层级和部门纳入派单范围,推动诉求受理直达一线、直达现场、直求结果。

(3)科技支撑与智能化应用。北京市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回天大脑”移动终端累计访问超过5.6万余次,覆盖街镇、社区、村用户,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通过“回天邻里”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收集居民诉求和建议,快速响应和处理问题。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在基层治理中广泛应用AI算法和智能设备,如旧宫镇通过“天雷”智慧系统和视频分析终端实现街面环境监测预警;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城市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基层治理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4)市政市容建设。2024年3月至5月,北京市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工地(场站)出入口道路尘负荷平均值同比下降34.1%。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降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水生态环境同步向好,土壤环境良好,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电力基站建设、燃气输送、老旧管线更新改造显著。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累计建成充电桩38.07万个,年度新增6.52万个。推进停车楼建设,统筹利用腾退空间、人防工程新增停车位1.5万个,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1万个。

(5)公共安全。在生产安全方面,重点排查治理危化品、工矿商贸、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隐患,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暗访暗查等方式不断检查和消除生产安全隐患,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在消防安全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检查单位9.9万余家次,整改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11万余处。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北京市累计清理打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超过1.9万处,有效提升了消防安全水平。

(6)道路交通。在道路交通方面,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积极推进停车位建设,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楼以及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等,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实施街区更新与道路修复等举措,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需求。

4.精细化治理的经验

(1)以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北京市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整合城市资源,构建高效治理网络。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首都发展腾出宝贵空间和精细化治理的空间。针对城市老旧城区问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党的全面领导为超大城市基层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经验和示范。

(2)党建引领基层,赋能城市治理新效能。北京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面对诸多挑战,北京市实施“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快速响应,构建基层治理体系,解决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了治理效率和精细度,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3)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城市治理的人民根基。北京市治理进程中,党和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追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包容性的发展环境,增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这一重要指示,为北京市的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

5.精细化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1)精细化治理集约性不足,民生需求的响应碎片化。精细治理理念需进一步深化,治理方式亟待转型,条块化、分散化、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城市治理的精准性和集约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治理利益相关主体需求多元化,我国城市包括首都,将大部分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治理突出、应急问题,民生需求响应有碎片化倾向,对治理难度大、见效慢但事关民生的问题解决不及时,治理整体性、系统性不足。

(2)精细化治理机制体制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明晰。北京城市治理体系机构设置复杂,纵向层级多,权责分配不均,行政效率不高。治理职责被切割至不同层级与部门,职责边界相对模糊,分工不甚明确,常出现越位或者错位现象,阻碍了精细化治理工作顺利进行。组织权力结构单一,基层自主性受限,基层单位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和解决问题能力。

(3)信息技术运用不足,信息协同效率不高。面对大数据时代及新型城镇化挑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及信息平台全面应用与深度融合需深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运用局限,政府在整合处理海量城市数据方面存在瓶颈,信息资源潜在价值未充分挖掘。部门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阻碍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限制城市精细化治理深入推进。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