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决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六个坚持”的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六个坚持”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就是党的坚强领导的结果。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同样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决定》强调“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作出重要部署。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改革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群众主演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改革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改革为了人民。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努力方向。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不断优化制度安排,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事情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改革越往深处走,碰到的问题越多、难点更难、深层次矛盾更大,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醒坚定,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是一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只能走创新的道路。看准目标,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创新、善于突破,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回应人民要求,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勇于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