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并对其有监督权、罢免权。我国的司法制度坚持党和人民对司法机构的领导、监督,从而确保司法公正。...[详细] 时间:2014-11-15 09:22 查看:361次标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西方宪政
立法的民主化问题,建议把立法听证列入正式程序;提前公布草案,让广大公众了解和讨论提建议;给人大代表留出调查的时间,保证发言质量;小组发言讨论时,提倡辩论和提出不同意见;向媒体公开;建立健全档案制度,人大代表的表态、意见都要记录下来,实行终身负责制;反对部门保护...[详细] 时间:2014-11-15 09:21 查看:161次标签:李步云公正司法法律监督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提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详细] 时间:2014-11-15 09:19 查看:230次标签:严书翰十八届四中全会理论创新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幅减少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队伍”、“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让这位法学名家感到欣慰。“要进行政府的依法治理,首先要对机构和职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从提高行政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的角度讲,也应该加强综合执法”。...[详细] 时间:2014-11-14 16:08 查看:42次标签:法学家依法治国国家治理
要着眼于党长期执政的使命,坚持抓长抓常、久久为功。抓基层打基础须臾不能忽视、须臾不能放松。坚持抓长,就是要立足眼前,着眼长远,从长远谋划,从当前抓起,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落实长期抓的措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坚持抓常,就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根据基层...[详细] 时间:2014-11-14 14:20 查看:60次标签: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打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些都对坚持共产党...[详细] 时间:2014-11-14 14:18 查看:54次标签: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
尽管中国确实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但对该原则的认知和实践是务实、灵活和有弹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中国在安理会强制行动决议中的投票行为,概括为努力平衡至关重要的两端:一端是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另一端是客观上有其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的“保护...[详细] 时间:2014-11-14 13:56 查看:27次标签:不干涉内政投票联合国安理会
在“涉”改革险滩时,习近平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最前面。他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还兼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组长职务,在多个层面驱动改革引擎。...[详细] 时间:2014-11-14 10:19 查看:125次标签:习近平设计师全面深化改革《之江新语》依法治国
我们的一些同志在解读“习近平新常态”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新”上。新领导、新作为、新气象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是“习近平新常态”要义关键在“常”。我们之所以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到两年时间的作为、面貌、气象冠之以“新常态”,就是因为这些作为、面貌、气象与中国共产...[详细] 时间:2014-11-14 10:11 查看:167次标签:习近平新常态辛鸣
确立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地位,绝不是把法治简单地当成可有可无的工具手段,有用则用、无用则弃,而是突出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强调在党和法治之间,两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一致关系。...[详细] 时间:2014-11-14 09:29 查看:98次标签: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
司法文明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对有利于司法文明进步的改革举措,要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盲动冒进。要把改革的进度和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详细] 时间:2014-11-14 09:18 查看:54次标签:孟建柱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力
推进严格司法,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好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两项工作机制,确保谁办案谁负责,谁违法谁担责。《决定》对此明确规定:“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详细] 时间:2014-11-14 09:17 查看:60次标签:周强依法治国司法改革法律
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的关系是,法治思维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法律制度是法律思维的产物;没有法治思维就没有法律制度,但严格的法律制度又是促进法治思维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客观压力。...[详细] 时间:2014-11-14 09:09 查看:22次标签:法治方式行政文化依法治国周文彰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是全国人民的根本行为准则,一般法律的制定都要依照宪法精神进行。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表明了宪法对立法工作的指导作用。因此,如果不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那就等于抛弃...[详细] 时间:2014-11-14 08:56 查看:148次标签:法大党大伪命题谢春涛
在过去的立法过程中,立法部门对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反馈工作重视不够。例如,在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及一些行政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相应法律法规草案通过多种途径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反应积极,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建议,但相应的反馈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这不仅使社会大众对立法工...[详细] 时间:2014-11-13 14:28 查看:62次标签:立法科学民主
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制度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唯有人民尊重和热爱宪法,...[详细] 时间:2014-11-13 14:25 查看:75次标签:依法治国宪法习近平十八届四中全会
信息化条件下,新媒体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治理观念现代化和治理技术现代化的统一。一方面,新媒体在改善政治沟通、强化权力监督、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给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机遇;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状况、数字鸿沟、网络群体极化、监督技术...[详细] 时间:2014-11-13 14:14 查看:283次标签:国家治理新媒体机遇
现代国家治理实践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广阔平台 虽然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但是,它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和无穷魅力。新形势下,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党的优良作风,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详细] 时间:2014-11-13 14:06 查看:51次标签:联系群众国家治理群众路线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详细] 时间:2014-11-13 14:05 查看:136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依宪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的巨大转变,尽管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但最终要从量变到质变,建成法治中国,这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详细] 时间:2014-11-13 13:57 查看:394次标签:依法治国国家治理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