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方法论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于这是进行理论研究以获取真理性结论的必然选择,“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马克思语)。文艺学学科建设也是如此。...[详细] 时间:2015-12-15 10:10 查看:354次 标签:杨杰文艺研究方法论文艺学学科建设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详细] 时间:2015-12-15 09:55 查看:372次 标签:马晓天阎肃文艺创作中国梦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文化市场体系,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以信用监管为核心、覆盖文化市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领域监管体系。...[详细] 时间:2015-12-15 09:16 查看:372次 标签:发展理念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艺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关系虽然还在发挥影响,但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面向读者市场的文学写作,正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作为一种正在形成之中的文学关系,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能否产生出成熟的作家作品,在新的阅读环境,阅读资源多元化的形势下能否满足读者,是需要我们探讨...[详细] 时间:2015-12-14 14:03 查看:185次 标签:李庆勇市场经济文学畅销书文学
非遗是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并承载着非遗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是确保非遗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最为重要的载体。...[详细] 时间:2015-12-14 14:00 查看:552次 标签:何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政协
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作为最能深入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无形力量,家风是融入家庭成员血脉中的东西。一个幸福的家庭必然有良好家风作支撑。不可想象,家风不正的家庭能够关系和睦、美满幸福。...[详细] 时间:2015-12-14 08:55 查看:565次 标签:樊泽民家风价值观家国情怀
国学,是指运用现代立场与眼光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一门学问。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传统学术的内容;二是用现代眼光来阐释与创新传统的学术。因而振兴国学不仅是指光大传统,更主要是指激活国学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后者尤其是我们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进行文化选择时所要秉承的...[详细] 时间:2015-12-14 08:49 查看:398次 标签:袁济喜国学中国梦传统文化
互联网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详细] 时间:2015-12-11 14:37 查看:428次 标签:倪明胜网络文化文化自觉互联网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详细] 时间:2015-12-11 14:20 查看:448次 标签:梅敬忠中国精神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可以为当前的思想政...[详细] 时间:2015-12-11 10:10 查看:235次 标签:张作祥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批评是批评者依托其文艺价值体系,对文艺作品进行的思想审视和艺术评判,它既包含着批评者个人化的思想和审美取向,也是文学艺术普遍法则的投射。...[详细] 时间:2015-12-11 09:57 查看:474次 标签:金春平文艺批评习近平讲话文艺价值
如果我们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就是建筑师的匠心。光有木料、石材、钢筋、水泥等是做不成房子的,即使是懂得一些基本建筑原理,也只能建成普通房子,决不可能造成伟大的建筑。世界上许多建筑之所以称得上伟大,是源于建筑者的智慧与匠心。很显然,真正的学问就是那些被智慧...[详细] 时间:2015-12-11 09:06 查看:322次 标签:李明做学问三严三实智慧
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有思想与文化的引领、思想与文化的内涵、思想与文化的支撑。也就是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相互促进,比翼双飞。...[详细] 时间:2015-12-10 14:23 查看:815次 标签:郭建宁文化强国小康社会十三五
中国梦是看得见的未来,它是国家的、民族的,又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在其未来模样的描述中,不仅有着重塑和提升文化形象的浓墨重彩一笔,其他方面的内容更需要与中国梦相适应的道路支撑和价值观支撑。...[详细] 时间:2015-12-10 09:37 查看:544次 标签:陈晋中国梦传统文化民族复兴
词语创新,从来不只是语言上的事情。毛泽东的“语言坐标”插在思想和历史的厚土上面,他的“语言地图”布满了昨天出彩的“中国故事”。我们今天要讲好中国故事,当然要强调话语权,但话语权不只是说话的权利,还包括说话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牵涉到说话者和受众的关系。...[详细] 时间:2015-12-09 15:25 查看:183次 标签:陈晋毛泽东语言坐标思想
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民族自信,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侵蚀,就必须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靓丽而坚固的底色。这个底色,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详细] 时间:2015-12-08 10:20 查看:600次 标签:李捷文化自信三个自信理论创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涉及国家层面,又包含社会层面,还囊括公民道德层面;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详细] 时间:2015-12-04 14:18 查看:1628次 标签:韩震价值观中华民族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为酝酿、提出、深化三个阶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关键是要从价值理念的层次或高度上来理解它,而不是从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等角度去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文化自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的需...[详细] 时间:2015-12-04 13:45 查看:2217次 标签:李文阁核心价值观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共产党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部分人所做的、能做的都和当年自己所想的有很大距离。为什么现代的抑郁症这么...[详细] 时间:2015-12-04 09:42 查看:877次 标签:田青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儒家思想
中国精神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贯穿方式多种多样。既会作为思想主题直接灌注到作品的整体,也会作为点睛之笔在关键处得到揭示。既会作为思想背景得到淡淡的描绘,也会作为主要情节得到浓笔重墨的描写。既会在现实题材中得到表达,也会在历史题材中得到表达。...[详细] 时间:2015-12-03 14:06 查看:184次 标签:刘东超文艺工作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