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要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详细] 时间:2019-06-06 09:02 查看:295次 标签:党圣元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学术精品

  • 毛泽东一生所写的诗词,皆以其气势磅礴、情思博大真挚、风格雄浑瑰丽而名世,辉映着历史的风云,凸现着时代的精神。人们从他的诗词中,可以感悟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详细] 时间:2019-06-05 16:22 查看:529次 标签:徐廷华毛泽东诗词

  • 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古人云:“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可以...[详细] 时间:2019-06-05 15:21 查看:374次 标签:张文靖资治通鉴修身智慧

  •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中,“红装”指华丽的服饰,毛泽东希望“中华儿女多奇志”,寄语女青年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毛泽东表达对红色的贬抑,这是一个特例。
    ...[详细] 时间:2019-06-05 15:11 查看:378次 标签:汪建新毛泽东诗词赤橙黄绿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详细] 时间:2019-06-03 08:50 查看:568次 标签:范建华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 学问要有方向感,不可“无问西东”。没有方向的学问是要亡国的。毛泽东说的完全对:“学问再多,没有方向,等于无用。”...[详细] 时间:2019-06-01 19:23 查看:817次 标签:张文木学问唯物主义实践

  •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重申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既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对建设亚洲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担当,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详细] 时间:2019-05-30 16:46 查看:799次 标签:李长庚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

  • 今后,我们更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详细] 时间:2019-05-30 14:37 查看:225次 标签:王蒙文艺社科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

  •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随着文明交流互鉴日渐坚实而深入,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21世纪的人类必将迈向文明进步与和平发展的新境界。...[详细] 时间:2019-05-28 08:52 查看:259次 标签:冯鹏志亚洲文明文明交流互鉴

  • 70年来,伦理学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改变了以往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缺乏伦理学理论支撑的状况。...[详细] 时间:2019-05-27 08:44 查看:163次 标签:江畅伦理学社会道德

  • 《贞观政要》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著名的典籍,其内容主要记述贞观年间唐太宗君臣关于治理国家问题的一些议论和思考,内容包括国家治理中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等各个领域。它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伦理思想史和军事思想...[详细] 时间:2019-05-24 11:27 查看:477次 标签:刘沛恩贞观政要战略关系

  •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此,列宁严格地要求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详细] 时间:2019-05-24 10:52 查看:972次 标签:李慎明勤奋学习无产阶级十月革命

  • 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说文解字注》记载:“兰,香艸也。〈易〉曰:‘其臭如兰。’〈左传〉曰:‘兰有国香。’”因兰有松之朴实,竹之坚韧,梅之高洁,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推崇和钟爱。朱德爱兰,世人皆知。他不仅热衷于采兰、育兰、品兰,...[详细] 时间:2019-05-23 16:55 查看:502次 标签:彭祥津朱德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由于实物资料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详细] 时间:2019-05-23 16:17 查看:429次 标签:孙庆伟考古学中国学派

  • 《唐六典》以法典编纂的形式确认、巩固和扩大了唐朝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为后世完美呈现了当时唐朝政府的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渊源,对于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详细] 时间:2019-05-23 16:15 查看:922次 标签:焦利唐六典开元盛世

  • 践行“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在“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的同时,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好“精品”的深刻内涵。...[详细] 时间:2019-05-21 09:03 查看:225次 标签:高培勇哲学社会科学奉献人民

  •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大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话语的“能见度”。...[详细] 时间:2019-05-17 11:24 查看:227次 标签:肖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崇高使命,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详细] 时间:2019-05-17 11:18 查看:297次 标签:谢伏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

  • 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中华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长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详细] 时间:2019-05-15 11:18 查看:278次 标签:樊志民中华文明农业文明文化基因

  • 《大学》中“八条目”讲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谈谈格物致知。...[详细] 时间:2019-05-10 14:07 查看:615次 标签:瞿孝军格物致知大学

理论大视野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