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经济模式的变革,除了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形成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强力技术冲击,重要的还要具有打破旧有利益格局,特别是寄生于传统利益格局中的获益主体能够主动放弃逐渐固化的本位利益的外在压力,而主导过去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政府部门经济便成为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的...[详细] 时间:2014-10-16 14:49 查看:226次标签:强刺激强改革
从长期、长远和未来发展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甚至有可能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一种通过不同产权的有机组合而形成新的企业生产力和企业成长力的新型经济组织形态,而非外在力量给出的某种“拼凑”或“杂拌”。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生产力实现更...[详细] 时间:2014-10-16 14:46 查看:441次标签: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经济制度股份制经济
北京应提高产业层次,收缩产业范围,优化产业分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敢于做“减法”,逐步压缩直至放弃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和用人多、占地多、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必纠结局部产业GDP的增减得失,也不必担心一...[详细] 时间:2014-10-16 14:42 查看:1044次标签:京津冀北京角色定位产业结构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必须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改革总体方案是顶层设计,但有了顶层设计不等于可以马上操作,还要深入研究每一项改革任务的具体方案、路径、举措、步骤。...[详细] 时间:2014-10-15 14:49 查看:109次标签:楼继伟现代财政制度财税体制系统性重构顶层设计
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自信至关重要。没有改革自信,很难产生真正的改革动力。一方面要看到,随着反腐工作的逐步深入,既得利益牢不可摧的神话正在被打破,改革力量和不愿意改革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改革要集中力量在破除国有企业行政垄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详细] 时间:2014-10-15 14:22 查看:64次标签:迟福林改革自信改革动力
改进政绩考核手段,不简单以GDP论英雄。要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各级政府应当把GDP当成预测性指标,而不是层层考核的指令性指标。换句话讲,应当更加强调就业优先的指标。如果有可能,可考虑以就业、收入、CPI、环境指标替代GDP。...[详细] 时间:2014-10-15 14:21 查看:70次标签:改革GDP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常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的,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实现。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新常态,既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稳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又要在战术上主动作为。要突出...[详细] 时间:2014-10-15 10:17 查看:183次标签:战略全局中国经济新常态张占斌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统筹两个大局,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同志指出:“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推动世...[详细] 时间:2014-10-15 10:07 查看:183次标签:经济大国经济强国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经济战略思想
混合所有制更强调双向性,私人资本可以参与到国有企业和项目之中,国有资本亦可以参与到私人资本及其项目之中,实现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但是,目前如何引入非公有资本、如何协调国有与非公有资本的关系、如何平等对待非公有资本的权益等依然缺乏一个整体框架。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不...[详细] 时间:2014-10-14 13:53 查看:263次标签:混合所有制“混搭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他对有些地方由片面的政绩观而导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考察领导干部政绩,要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要“把发展思路是否对头,发展战略是否正确,能否处...[详细] 时间:2014-10-14 09:57 查看:254次标签:习近平《之江新语》省域经济民生
中国通过经济改革,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混合经济所有制,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外溢、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新经济格局,这就是公有经济为主导,不同经济成分共存、齐头并进的混合经济结构。这如同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的“两条腿走路”。...[详细] 时间:2014-10-14 09:49 查看:210次标签:混合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制度
习近平表示:“在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本组织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深挖区域合作潜力,共创合作机遇,增强成员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在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基础上,探讨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开展更广泛和更高层次合作,相互...[详细] 时间:2014-10-14 09:16 查看:200次标签:习近平十八届四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和市场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照搬西方主流理论所倡导的“休克疗法”,试图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制度扭曲,而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根据我国社会的承受力,可动员的条件等情况以双轨渐进的...[详细] 时间:2014-10-14 09:13 查看:133次标签:林毅夫改革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所谓“三线建设”,是指 1964年中共中央针对严峻国际形势和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周恩来、邓小平等亲自视察部署下,在三线地区进行的以建设国防工业为主导的大规模工业和交通建设。...[详细] 时间:2014-10-13 13:41 查看:223次标签:“三线建设”历史遗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正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形态和消费产业,加快释放大国消费红利,打造中国消费升级版,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详细] 时间:2014-10-13 13:28 查看:330次标签:大国消费红利新常态经济增长扩大消费
为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大国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经济增长依靠“改革驱动”、“效率驱动”的观念,以改革对接开放、对接全球化的规则和机制,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中国模式”的影响力,推动中...[详细] 时间:2014-10-11 14:02 查看:404次标签:“中等收入陷阱”经验教训分配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才53.7%,不能说中国经济发展该进入“大幅度”下台阶的时候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个空间,还要看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得当。...[详细] 时间:2014-10-11 13:51 查看:622次标签:中国经济走势可能性城镇化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收入增量对于低收入农民而言,增幅更大、意义更大,所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要突出对低收入农民的支持。...[详细] 时间:2014-10-11 09:55 查看:123次标签:农民增收制度公平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收入分配制度
近些年来,尤其是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使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过多,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为满足短期激增的需求而大幅扩充产能。但这种短期激增的需求不可能持续下去。...[详细] 时间:2014-10-10 14:10 查看:769次标签:增长政府投资经济
我们决不应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良好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出一套强力推进的制度,切实起到损害农民利益的效果。当下,交给农民选择权远比诱导农民走什么路更为重要。教训犹在,前鉴不远,确保农民选择经营方式的自主权是中国农业不走邪路的根本出路。...[详细] 时间:2014-10-10 14:09 查看:326次标签:“法苏”“仿美”三农问题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