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应从“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增进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整顿党内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之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详细] 时间:2016-04-25 14:09 查看:1298次 标签:李东朗延安作风西安作风作风建设
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清有“康乾盛世”,这都是对治理较好的一个时代的概括和赞誉。这样的时代应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二是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强盛,在经营边疆和抵御外患上功业卓著,虽兴办浩大工程而财力不绌;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卓...[详细] 时间:2016-04-18 14:20 查看:460次 标签:晁中辰永宣之治内政外交历史
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强调,每个共产党员应该爱护党和党的团结统一有如生命,认真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中央是全党最高的领导,用以严格党的纪律,使党及其各级领导机关达到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团结得如像一个人一样的程度。...[详细] 时间:2016-04-14 10:19 查看:448次 标签:高志中立规矩六届六中全会政治决议
我们不难设想,如果鲁迅没有那么痛苦的“草根”记忆,他写的底层人士还会那么活灵活现,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还会如此刀刀见血吗?不夸张地说,“草根”记忆绝对是鲁迅一生的宝藏。...[详细] 时间:2016-04-11 14:03 查看:517次 标签:游宇明鲁迅国民草根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心目中第一条就是“遇事虚怀观一是”,即“虚怀观是”。毛泽东认为“遇事”就是对所有时候、所有场合的所有事,都要实事求是。...[详细] 时间:2016-04-11 14:00 查看:1503次 标签:曹应旺实事求是毛泽东调查研究
从学术史上看,历史观的更新和变革常常发轫于反思和批判。反思和批判是新史学常具的特质,在环境史领域更有突出表现。但在当下,我们尤其应强调进行反思和批判时需要理性精神。...[详细] 时间:2016-04-11 13:35 查看:712次 标签:王利华环境史历史自然环境
人民史观是以人民为历史主体、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之根本动力的历史观。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和历史根本动力的地位,不是靠理论演绎或逻辑推倒得来的,而是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奠定的,是他们以自己的社会贡献与历史功绩来体现和证明的。...[详细] 时间:2016-04-08 10:19 查看:660次 标签:史岩人民史观唯物史观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说孟尝君“通傥饶智略”,意思就是通达倜傥,富于聪明才智。那么,孟尝君究竟干过一些什么事情呢? 孟尝君曾经在秦国、齐国、魏国都做过相国。...[详细] 时间:2016-04-05 14:07 查看:869次 标签:丁万明养士孟尝君荀子战国后期
2016年3月3日,“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人致信全国人大,呼吁尽快制定保护英烈名誉的相关法律。20多年来,一直有这样那样的人别有用心地质疑、甚至抹黑这段被英雄鲜血染红的历史,但无休止的争议和恶意中伤终究抵不过真实的存在。...[详细] 时间:2016-03-30 10:19 查看:501次 标签:许述狼牙山五壮士清明节英烈抹黑英雄
梁启超主张介绍和学习近代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更自觉地从浩瀚的中国法律思想资源库中汲取营养。他系统梳理了“法”在中国起源、演变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法治主义、人治主义、放任主义、礼治主义等思想之间的异同,评述了儒、法、道、墨等中国古代各主要学派的法律思想,总结了中...[详细] 时间:2016-03-28 15:00 查看:254次 标签: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中国近代法律文化
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其贡献是巨大的,但和任何历史人物一样,胡适也有他的局限性,有他力所不及或不能的地方,我们既不能贬低也不能拔高他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或许是对胡适最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样,对于这股“民国热”,我们应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给...[详细] 时间:2016-03-28 13:43 查看:407次 标签:郑大华胡适学术研究民国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时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扬弃的基础上,以更高的境界传承、发展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时间:2016-03-28 13:36 查看:728次 标签:黄相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服务人民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详细] 时间:2016-03-25 10:14 查看:815次 标签:汤勤福中华礼制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的哲学思想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方法的现实体现,也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领导智慧的产物,是他在治党与治国具体实践中的独特创造。...[详细] 时间:2016-03-23 10:29 查看:1294次 标签:张太原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作风建设
对人民群众开展正确党史的宣传教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过去的党史教育模式存在内容单调乏味、方式呆板陈旧等问题,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以可乘之机。要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详细] 时间:2016-03-22 10:07 查看:442次 标签:王永华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
中国文化或国学归根到底是三个字:道、礼、和。这三字彼此关联,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道是因,礼是缘,和则是果。...[详细] 时间:2016-03-22 10:01 查看:459次 标签:张辛传统文化国学因缘
“民足”、“国富”为“兵强”提供了经济基础,在齐国的军事建设方面,管仲同样推行了改革,不仅扩充军备,而且从体制上加强了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力。...[详细] 时间:2016-03-21 14:31 查看:659次 标签:陈忠海管仲改革重商主义
在中国古代三大盛世中,统治者能够吸收儒学中对自己有利的思想并充实新的内容,并且采取了儒法结合、突出礼德的方针,从而有效维护了统治秩序和统治地位。...[详细] 时间:2016-03-21 14:30 查看:644次 标签:陈美贞古代盛世治理经验
不管近代的改良还是革命,各种政治力量都无法绕开儒学这个话题,他们的目的都是“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的、时代的需要”。这也足以表明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之大...[详细] 时间:2016-03-14 14:28 查看:953次 标签:尹传政传统儒学儒家思想传统文化
就既成的历史事实本身而言,假设没有意义,但历史研究却需要假设方法。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们看问题解释问题,不可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在强调一种说法的时候,忘记了还有其他许多道理的存在。所谓“历史不可以假设”,现在成了社会上流行的口...[详细] 时间:2016-03-14 13:34 查看:403次 标签:王也扬历史假设客观事实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