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长征途中,大大小小召开了3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作用是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使我党的领导集体从组织上不断走向成熟。...[详细] 时间:2014-10-11 14:08 查看:2941次 标签:长征毛泽东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战略转移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它的成长经历,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每个民族成员记住他所属民族的经历,这个民族才有继续成长的可能。任何数典忘祖的民族,最后的命运只能是衰落和消亡。近代中国大多数时间是处在耻辱的地位。为了改变这样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的...[详细] 时间:2014-09-29 14:36 查看:646次 标签:先锋烈士民族
时下,中日之间围绕历史问题、主权以及民族自尊心展开的错综复杂的角逐,让我们的选择变得更加艰难。无论任何情况,都要阻止双方的角逐在韩半岛发生冲突,这是韩国外交无法回避的课题。...[详细] 时间:2014-09-28 15:38 查看:380次 标签:甲午战争中日
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上的回归。...[详细] 时间:2014-09-25 10:03 查看:564次 标签:孔子
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的时候,要求全党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经过14年的探索,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他把时间表都排出来了。...[详细] 时间:2014-09-19 13:26 查看:610次 标签:邓小平两个误读
“九一八”事变已过去83年,但它带给国人的耻辱和痛苦记忆不会被忘记,为牢记这段屈辱历史,全国各地将展开各种形式的纪念。今日,安徽档案馆将首次公开抗战档案,70余件档案为日寇侵皖和在华所犯下的累累血债提供了铁证。...[详细] 时间:2014-09-18 15:49 查看:434次 标签:日方事变中国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前,无论是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还是关东军,都确立了军事占领中国东北的基本方针,甚至对占领东北后的统治方式与原则都进行了充分考虑。...[详细] 时间:2014-09-18 13:48 查看:620次 标签:马虎眼历史问题九一八事变
习近平主席强调,“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以此告诫日本,必须放弃“江河流水史观”,尊重中国“以史为鉴”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其侵略历史并作深刻反省。...[详细] 时间:2014-09-18 09:17 查看:398次 标签:九一八事变国耻
邓小平北方谈话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历史大转折前夕的理论思考,在许多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开始破题,特别是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良好的舆论准备,打...[详细] 时间:2014-09-17 14:51 查看:286次 标签:邓小平序曲改革开放北方谈话
中国古代的腐败与反腐败,与今天的腐败与反腐败一脉相承。腐败与反腐败,历史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在今天,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详细] 时间:2014-09-16 15:07 查看:2199次 标签:社科院腐败史朝代衰亡史
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这四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历史过程。...[详细] 时间:2014-09-16 15:07 查看:1765次 标签:邓小平战略家道路风格思想
邓小平对坚持社会主义两个根本原则的问题,始终是明确的,这就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他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先富的人和先富的地区能够帮助后富的人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详细] 时间:2014-09-16 10:09 查看:580次 标签:梁柱邓小平总结经验
邓小平同志和他那一代共产党人,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为全党树立了典范。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范同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他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第一位的就是要坚...[详细] 时间:2014-09-15 09:10 查看:504次 标签:邓小平革命风范中国梦
日本法西斯对自己的国人同样没有人性。最极端的例证便是战争后期的“神风特攻队”。为消灭对手完全不顾及特攻队员的生命,让他们做战争最后的炮灰。特攻队完全是日军高层推动,作为特攻队员,即使心中不愿意也没有办法逃避,不得不接受赴死的命运。战后的日本不但不对此进行反省,...[详细] 时间:2014-09-12 14:01 查看:913次 标签:抗日战争结论
1935年的胡适声称辛亥革命为白话文运动创造了条件。直到晚年(1957),他才承认国民党政府由于秉持“革命的先烈”的民族主义,“虽然执政数十年,但是它对推动这一[普及]活语言和活文学的运动,实际上就未做过任何的辅导工作”,“对促使白话文为教育和文学工具的这项运...[详细] 时间:2014-09-10 10:38 查看:1548次 标签:中国文学革命
这份证言档案是由现任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于2000年和2001年赴日本向铃木进取证所得。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2年在哈尔滨设立了研究中心,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蒙古战俘和...[详细] 时间:2014-09-09 14:02 查看:291次 标签:日军731部队中国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政治制度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发展规律,是完善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遵循。...[详细] 时间:2014-09-09 13:38 查看:284次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纵观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一言以蔽之,即以国家兴办垄断的商业、金融业企业等手段,为国家敛财。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需对其主要法令做出具体的分析。...[详细] 时间:2014-09-09 13:35 查看:2198次 标签:王安石变法目的
认识和研究历史,需要从历史事实的整体上和联系中去掌握这一历史事实。列宁曾指出,这样做,历史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否则,如果历史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详细] 时间:2014-09-04 15:10 查看:754次 标签:历史碎片逻辑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调。有些人认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些人幻想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能迅速取胜。为了澄清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坚定全国军民抗战的决心,指引全国人民正确开展抗战,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十个月的经...[详细] 时间:2014-09-03 15:48 查看:780次 标签:毛泽东《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