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

  • 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达到一定的数量,能在群体性层面上导致隐患,更进一步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从而导致所谓的“社恐”困局。“社恐”困局不仅仅指向个人,而是有社群乃至社会层面的意义。“社恐”困局的成因至少包括个体心理、成长经历、社会生活三个层面。...[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8 查看:249次 标签:社恐互联网分割效应

  •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养生不仅是中老年群体关注的话题,青年群体对其也较为关注。随着社会的变迁,多数年轻人在长期快节奏、工作强度大的环境下透支了精力,导致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95后被标榜为极具分裂的矛盾集合体,想尽办法创造各式各样的身体“保养”方...[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7 查看:130次 标签:青年养生模式社会变迁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奋斗意味着“因劳称义”的精神追求。奋斗使“劳动创造人”的真理在个体身上得到印证。当强调要以奋斗创造幸福的时候,也要强调科学和尊重规律,绝不能把奋斗和打拼当作主观任意地蛮干。让所有的“奋斗者”更有尊严和可持续地专注于劳...[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6 查看:137次 标签:奋斗精神劳动价值创造劳动幸福因劳称义

  •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已主讲了四堂“第一课”,作风建设这一主题主线贯穿四堂“第一课”始终,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百年来积淀的光辉精神财富、不朽制胜法宝,在新时代更要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5 查看:303次 标签: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内涵新要求

  • 好干部必须具备“真”品行,但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却存在失“真”甚至反“真”行为,具体表现为阵风式行动,擅长“表演”“做秀”,不能久久为功;凑合性应付,“差不多就行”“得过且过”;象征性行动,重视在嘴上、措施在纸上、行动在会上;诿责式策略,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虚假性...[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4 查看:169次 标签:党员干部干部队伍基层治理

  • 从战略上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试”、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贯穿着历史逻辑和丰富多彩的实践逻辑,为夺...[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3 查看:240次 标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价值重要经验

  •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2 查看:446次 标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

  •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卖土”等违法违规现象,不仅致使农田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农民利益受损,也侵蚀着农村发展的根基。这些现象折射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地方基层治理的失序和村级组织现代治理能力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是农村事务外部...[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1 查看:155次 标签:土地资源基层治理村级组织法治建设

  •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农村基层治理面临挑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或与农村社会结构特点相关。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组织能力不足、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为此,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危机应对能力、强化公...[详细] 时间:2021-04-22 15:20 查看:477次 标签:农村基层治理社会治理

  •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构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9 查看:347次 标签: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能力社会治理

  • 晚清伊始,在现代工商文明的冲击下,乡土中国陷入“数千年未有之变”的困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摆脱内忧外患,自觉秉承了国民性改造的历史重任。百年来,围绕“向里用力”以“立人”的建设主线,党的乡村文化治理呈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有限理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8 查看:142次 标签:乡村文化乡村治理文化建设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多管齐下,通过发展学校教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面向乡村的文化作品以及设立宣传员和报告员等实践形式,开展农民教育,迅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有效巩固了人民政权,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7 查看:251次 标签: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实践形式

  • 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视野中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为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出宏观考量与微观研究...[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7 查看:280次 标签: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家文化

  •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佼佼者少,竞争力普遍不强,平均寿命不长。不过,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创新能力强、能够在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隐形冠军”开始崭露头角。那些小而精、专...[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4 查看:139次 标签: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制造业

  • 民营经济是新时代激发内需活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始终是”作为“两个毫不动摇”的延续和发展,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克服包括企业自发转型之困、营商环境完善之困等“四困”,需要以供...[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3 查看:161次 标签:民营经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始终是”

  •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揭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悖论,马克思将这些悖论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环境悖论、两极悖论、生存悖论。通过对三方面悖论的揭示,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是同一历史过程、富裕与贫困共生、人的独立性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结论,在...[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2 查看:304次 标签:资本主义环境悖论两极悖论

  •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中国考古学的使命:其一,中国考古学的出发点是认识中国历史;其二,考古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既有其一套现代学术方式,同时又形成考古学中国学派;其三,中国考古展示与文明意识建构,关乎着中国之为中国、“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问题;其四,考古所揭示的...[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1 查看:152次 标签:中国考古学中华文明中国学派

  •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革命文艺的发展,在总结吸收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从民族解放战争对文艺审美需求的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美、以求实求真为美、以普及与提高并重为美、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美的文艺审美思想...[详细] 时间:2021-04-22 15:10 查看:177次 标签:毛泽东文艺审美思想延安时期

  • 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的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三地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要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角,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形成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培养与用人单位培养互补、校内培养与校外人才...[详细] 时间:2021-04-22 15:09 查看:92次 标签: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 “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语言人才培育是促进人文、经贸交流,维护沿线安全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坚持立足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完善人才培育理念,做好语言服务功能规划、语种布局规划和培育主体规划,着重培养各类语言人才。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做好学科协同、高校协同、产教协同...[详细] 时间:2021-04-22 15:07 查看:175次 标签:“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育语言规划

文库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