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今天党中央把建设马克思社会主义学习型政党放在首位,也是从当前的世情、党情和国情出发,进一步动员全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个世界多元化,进入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期。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使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国际实力对比出现新态势,全国世界文化思想建设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各种力量竞争、较量更加激烈,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多极化趋势显现。冷战之后,有很多人以为是美国一统天下了。但是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不可能美国一极,世界大的很。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苏联这极跨了以后,欧洲、日本都想做大,俄罗斯也不甘心从原来的苏联超级大国地位掉下来,还是维系着强大的核武库。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美国也意识到,不可能再搞单边主义。所以,这个世界还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个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经济全球化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迅猛发展,现在也在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原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缺陷暴露无遗。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全球化会出现倒退呢?不会,全球化还在向更深刻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全球化推进中出现更为复杂的态势,一方面是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是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是全球化,另一方面是区域化。
在全球化过程中,价值观的问题是我们碰到的很大的问题。西方国家说,人类有着共同的价值,应该按照这个价值观来审视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是很重视的,媒体上发了很多文章,批判普世价值。我说这个批判可能要小心,这是个双重陷阱。因为,如果完全承认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是普世价值,那我们就是掉进了这个陷阱。但反过来说,如果一概不承认普世价值,你又进入陷阱,成为反对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一方面不能把西方的价值说成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说没有普世的价值。
现在这个局面是很复杂的,不是春秋战国那样的多极化,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多极化态势。也不是过去自由主义的那种全球化,而是既要保护自己利益,又要利用你的市场,既要走向市场经济,又要进行区域保护的全球化。文化上也是这样,既要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又要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作为十几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面临这个新情况。我们要对这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一个基础性的理解。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一些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尽管我们改革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个立足点。
第三个新情况,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冲击很大,同时我们看到了起暖回升势头很好,这是一面;另一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还没有消除,或者说,经济回升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以后要像过去那样的大规模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估计是很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我们辛辛苦苦做,别人拿大头,我们拿小头,还要人家说你“血汗工厂”,所以我们必须建设创新性国家,把科技搞上去,这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但另一面,我们是个人口大国,是个劳动力富裕的国家,科技进步的每一个举措,基本上都是以增加劳动效率为原则的。经济学家们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GDP增长7%是最合理的,但是很多年我们GDP增长超过了10%,因为我们需要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基本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八十万到一百万就业。按照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讲,我们不能要那么高的GDP增长率,但是按照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讲,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就业民生是根本。社会要抓民生,民生要抓就业,就业要给岗位,岗位要把GDP推上去,这又是个两难。
所以我们中国的事情,是面临一大堆两难。我前面讲三个“两难”,下面再讲三个“两难”,这两难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对政府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是一个挑战。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兼顾能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关键在于领导能不能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不了的话,不在这里冒问题,就在那里冒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要学的本领很多,最基本的是要学会统筹兼顾。学会这个本领,能解决在常人看来是难以做到的事情,甚至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我们也能把它统筹起来,要做到这个程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