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是个“学习型政党”,尽管最初没有这样的理念,但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有的品质。因为不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外来的,而且建立政党从事革命斗争也不是本土政治,何况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都需要学习,既从译著中学,到国外考察学,更从革命实践中学。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将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90年历史,大体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阶段,简单地说为三个“30年”。这里,按照三个“30年”的历程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党的历史发展的关系。
一、第一个“30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时,产业工人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几,个体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要力量在农村。由此,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在党内占大多数。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面对这种形势,怎样使党真正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品质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那时党的建设的迫切任务。毛泽东依据农村和红军中党组织的具体情况,率先提出加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1929年12月,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的情况下,应当如何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