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3)

核心提示:现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只是刚刚破题。按照现行规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才能算是高技术产业,而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新区的企业中能够达到3%以上这个指标的只有18.5%。如今,我们的创新产业联盟已经有数百个了,应该说大多数做的都不怎么样,原因是这些联盟大都是由政府组建的,联盟内部没有真正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从总体来看,高新区各企业间的差距比较大,按照现行规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才能算是高技术企业,而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新区的企业中能够实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只有18.5%,研发投入占销售投入达到2%—3%的有44.4%,如果我们认为这两个比例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2%以下的是将近25%,还有将近15%是1%以下,也就是说基本上只生产不研发。比如说苏州的一些企业,虽然产量很大,但基本是生产装配,做好了就发出去,属于出口型企业,研发支出非常有限。

这些研发投入占比不到2%的企业说明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路径,就是通过大量的引进建立高技术产业,其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研发,而是为了能够销售获利。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开始明白过去的路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收入那么低,不断受到别国的控制,特别是出现了区域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很多企业不再甘心于给别人做“打工仔”,逐渐提出来要搞研发,国家也提出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明晰了创新概念。

自主开发并不是想做就做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积累。2006年我们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科学规划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然后很多城市就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城市,科技部还专门做了试点。实际上建立创新型城市,首先要建立创新的概念,其次是对高技术产业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而且有相应的配套,最后还要有为该产业发展服务的服务体系。

从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评价指标来看,它把整个创新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创新资源,包括研发投入、科研人员和研发设施等;第二部分是知识创造,表现在研发完成之后有多少论文和专利;第三部分是产业创新,主要是新产品、新工艺;第四部分是创新绩效,包括销售收入和利税;第五部分是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服务体系等。我们主要看一下其中的三点。

首先,创新资源。我们发现占有较多创新资源的,未必是知识创造多的;知识创造比较有实力的,未必产业创新上有优势。指标之间互有联系,又有差异。那么,为什么占有的资源多,却未必能够在知识创造和产业创新上有正向效果呢?成正比应该来说是正常的,之所以说不一定,主要是因为还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较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对于前几个指标的相关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如果将来要建立高技术产业的话,不仅仅是建立企业,关键是创建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服务体系,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以比较少的资源投入产出较多的知识,然后产出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绩效。因此,从效率角度来说,并不是资源占有和知识创造越多越好,而是如何能够有效使用资源。

其次,知识创造。对于一些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地区,未必不能发展高技术产业,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借鉴邻居。比如北京石景山区的创新资源有限,而海淀区占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它投入多,产出却很有限,原因在于企业在中关村的各项成本在不断攀升。原先北京市想捆住产业不让走,后来想通了,允许像联想这样的知名企业把加工装配基地搬到广东去,这就为石景山区招商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海淀的企业来石景山投资。与此同时,北京还必须改变评价指标,不能再以GDP和产值规模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而是主要考察一个区域(比如海淀区中关村)的研发能力,这样才能让一些区域放心地将处于生产环节的企业外迁,专注于研发。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