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惠:怎样为孩子的成长设计(4)

第五个时期:父母明确自己的使命

表面上看,“父母明确自己的使命”这个时期显得有点多余,难道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吗?!的确有一部分家长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他们认为为人父母的使命只是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因此家长明确自己的使命非常重要。因为为人父母的责任重大,从宏大的角度来说,父母掌握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从低微的角度看,父母掌握着自己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着家庭未来的命运。为人父母的我们去保护、关爱孩子,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父母的一种本能。可是如果父母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秘密,其关爱的结果往往会产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而通常的结果是我们会把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归咎于孩子。希腊教育学家讲,父母与孩子冲突的根源在父母。对此,我们通常认识不到。因而,作为父母必须善于发现阻碍自己真正理解孩子的那种“无意识的错误”。有些什么错误呢?我初步归纳为四种错误。

一是依照成人的标准塑造孩子。父母认为自己把孩子生下来,自己是孩子的创造者,因此孩子将来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父母用成人的语言来看待儿童的语言,从成人的行动看待孩子的行动,由此以成人的标准来错误地塑造孩子。   

二是拼命地去填塞孩子。孩子在长期填塞中,从早到晚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整天是由家长安排的钢琴、小提琴、电脑、外语等等。这样,父母把孩子的事情包办了下来,而不给孩子提供、创造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

三是动辄“不许”。表现在不许孩子碰、不许孩子玩儿,一切的一切就是“不许”两个字。例如小孩子看到客人来了要去端盘子,家长说“不许端”,为什么不许呢?根据西方教育研究,成人认为孩子端盘子会把盘子打碎了,盘子打碎了要用钱来买,这是典型地父母以自身心态横加干预孩子的表现。

四是以“巨人”的姿态审视孩子。看上去这个巨人好像是不动地站在孩子的身旁,但是孩子一出问题,一不顺家长的意愿,这个成人随时会像是一个进入小人国的巨人,一脚踩垮小人国的宫殿。

当然,无意识的错误还很多,在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那么成人怎么办?需要根除潜藏在成人内心的两个毛病,一是傲慢;二是偏见。西方教育界有这样的话:儿童是成人之父。表面上看这句话的逻辑不通,儿童怎么会是成人的父亲呢?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总是看自己的孩子不顺心,比如说看到自己的孩子不用功、淘气等等。实际上在他小的时候比他的孩子还要不用功,还要调皮。由此便引发出“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语境。

目前中国的教育非常注重“知识”,西方国家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因此中国和外国的教育是有一定区别的。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肯定是不一样,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方法,这里我只是提纲挈领式地为孩子的教育做以理念上的阐释,以期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