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改革“走不动”的纠结(3)

当前中国改革“走不动”的纠结(3)

让文化惯性推动体制创新

文化惯性会给体制创新带来障碍,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文化惯性面前就对体制创新无能为力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文化惯性推动体制创新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惯性的客观规律,不要让体制创新违背规律。文化惯性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规律,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但可以认识它、掌握它。当我们的某些体制创新违背文化惯性的规律时,我们就应当反思这些所谓的体制创新的可行性;当我们的某些体制创新遇到文化惯性的阻挠时,我们则要运用文化惯性来改良体制创新的设计,使之更符合规律的要求而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从而更有序更有效地达到我们的创新目的。

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惯性的积极作用,不要让体制创新“走偏”。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惯性的作用也有积极、消极之别,要想让我们的体制创新在健康的轨道上进行,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惯性的积极作用,化解文化惯性的消极影响。让我们大伤脑筋的是,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往往受到的是文化惯性的消极影响居多,所以我们的体制创新常常是举步维艰。不过,这也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让我们时刻检讨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是否正确,从而利用文化惯性的积极作用,推动体制创新朝着更健康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不然的话,如果听任文化惯性消极作用的释放,我们的体制创新就会“走偏”。

第三,要逐步消除文化惯性的消极影响,不要让体制创新“休克”。我们不少体制创新的设想是很美好的,但我们中的许多人由于没有正视文化惯性的消极影响的顽固性,往往容易头脑发热,容易急功冒进,结果一个“急转弯”,快速行驶的“体制创新”就刹不住车,掉下悬崖。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在整体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进行“休克疗法”,走的是一条渐进式路子,就是在逐步消除文化惯性消极影响的同时,抓住机遇“赶路”,所以走得又好又快。这是我们进行体制创新的经验之一。

第四,要大力培育文化惯性的创新因子,不要让体制创新失掉动力。文化惯性是推动体制创新的基本动力,但显然不是让文化惯性自然发力去推动体制创新,而是要大力培育文化惯性的创新因子,在引导和利用文化惯性力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掺入”既符合文化惯性规律又富有时代特征与现实要求的内容,让富含创新因子的文化惯性来推动体制创新,我们的体制创新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