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中国经济转型靠什么

张维迎:中国经济转型靠什么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三个启示:、第一,中国比想象的重要;第二,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模式不能持续下去了;第三,我们的内向封闭思维不再适应今天的世界。

理解经济转型:回归亚当·斯密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型,转型的方向包括:第一,从出口导向的增长,转向国内、国际市场更为平衡的增长;第二,从沿海地区主导的增长,转到沿海和内地、‘东部和西部更平衡的增长;第三:从投资驱动、低成本优势的增长,变为创新驱动、高附加值的增长;第四,从新企业不断进入、数量扩张的增长,到现有企业兼并重组、规模扩张的增长。

理解这些转变,需要一点理论基础,也就是200多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财富增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又依赖分工和专业化;分工又依赖于市场规模。一个巨大的市场,意味着更细的分工,更细的分工意味着更大的技术进步,更大的技术进步意味着更快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财富积累,反过来又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增长模型。

国内市场巨大,中西部正在崛起

然而,现在看来,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利用比较充分,但对国内市场开发不够,两个市场很不平衡。举个例子,2007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是37.5070,在世界十大经济体中除了低于德国,高于任何其他国家。而且,中国是一个城市化落后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这样情况下出口占到GDP如此之高,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过去30年,我们的出口增长平均是GDP增长的1.5倍,这种情况估计很难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 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非常大。就GDP来讲,中国算是半个“全球”了。例如,广东在世界上按国家算、已经排在第18位,规模大于印尼、挪威;河北的经济规模已经大于香港;北京、辽宁均经济规模都大于新加坡。这里人口规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每个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足疗在中国都是非常大的行业,中国已经有12个教育公司在美国上市,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

在过去的印象中,国际私募基金、风险资本来中国,似乎都投资于高新产业,但现在好多资本都在寻找传统产业。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传统产业在中国仍然有很好的前景。未来30年,如果每年有一个百分点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会增加1300万城市人口,相当于增加13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由此产生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不都是高科技的。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与此同时,我们的区域增长模式正在转变。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前四个省份是广东、浙江、福建、山东;第二个10年是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第三个10年变成了内蒙、陕西、天津、宁夏;2003到.2008年,经济增长最快的是内蒙、河南、陕西、山东。这说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包括劳动力成本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最重要的是土地价格的优势——因为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有利。

中国人口多,但人多并不意味着形成市场,一定要把人口连起来,才能形成市场。交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交通运输比较落后,但过去20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高速铁路的修建,为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交易成本。比如我们经过高速公路的时候经常堵在收费口上,这就是一种交易成本。中国开发国内市场,关键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投资增长不可持续,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