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必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2)

人民日报:不必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2)

卢中原认为,经济增速放缓一般是调结构的最佳时机,同时我们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分析预测,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例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形成新的人口红利等,未来5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仍会相当高,达到8%以上。“只要增长质量、效益、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更加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即使经济增速放慢,中国经济发展也可以说是成功的。”卢中原说。

重短期更要重长期

不要因为对短期问题的过度关注而影响长期问题的解决,应坚决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随着GDP增幅的回落,有关放松货币政策、将宏观调控的重点从防通胀转移到保增长上来的呼声也开始多了起来。

对这种倾向,潘建成提醒道:“不要因为对短期问题的过度关注而影响长期问题的解决。”

潘建成举例说,今年以来,我们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在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一问题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利益调节。最近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这样的结构性通胀(不是物价的全面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好处。今年一至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了13.6%,是历史罕见的高增长,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5.8个百分点,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这恰恰是我们长期想解决的问题。因此,解决农副产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菜价涨幅的百分点上,而要着手解决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问题,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防止农产品价格今后出现大起大落。此外,也不能因为担心通胀就不进行资源(比如天然气、水、电等)价格、能源供给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我们观察中国经济不仅要看到亟待解决的短期问题,更要看到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长期问题”,潘建成说:“有一些一直决心要做的事情,现在却还没有做好。”例如,我们强调要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重工业的过度依赖,可今年以来重工业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第三产业比重5年内要提高4个百分点,但事实上2010年比2009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一到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又下降0.4个百分点。这些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还没有大的改观,仍未摆脱过去靠投资扩张推动增长的老路。又如,我们一直说创新很重要,但今年1-9月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仅为6.3%,远低于9.4%的GDP增幅;而且,目前也没有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今年企业创新投入和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均比去年明显放缓。再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但今年一至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8%,明显与9.4%的GDP增幅不同步。

潘建成说:“这些长期问题很重要,但是,每当遇到风吹草动,出台的一些短期政策往往与五年规划相左,这样就把一些长期的重大事情给延误了。比如,如果现在因为担心经济增速下滑就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方向,放松流动性,一方面不利于巩固稳定物价、调控房价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一些重要的长期问题的解决。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决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经济增长的适度放缓为代价。而为了科学发展,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