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16)

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16)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如果不能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行政之手退出之后,房地产业能否随之褪去暴利与灰色,变成受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约束的正常行业,尚待观察。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开发商都对当年的救市拍手称快。2008年夏,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之时,《财经》记者曾遍访京沪穗深四地的知名开发商,很多人都认为房地产业历经十年高速发展,深度调整是市场自身的需求,调整之后的行业将更加健康,政府不应干预。

当年的调整由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中途夭折,房地产业恢复到了“只要有关系,阿猫阿狗拿块地就能挣大钱”的状态,令王石等人扼腕不止。如今,市场又一次走到关节点。

“如何看待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短痛和房地产泡沫带来的长痛,对判断未来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在10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写道。

这份报告分析说,短期内房地产投资放缓对宏观经济运行会有一定负面影响,这是短痛。但从长期看,如不挤压房价泡沫,将导致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恶化,住房资源浪费,城镇化受阻,经济创新能力降低,这是长痛。长痛不如短痛。

即使短期内,房地产调控带来的也并非全是负面影响。中金公司研究部研究了35个城市1996年-2010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房价和房地产销售与消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可能促进消费增长,从而部分地抵消投资下降导致的GDP 增速放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消费而言,高房价带来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小于其对收入的挤出效应。对存在首次购房或改善型购房的居民而言,高房价对收入的挤出效应尤其明显。

汪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房价暴涨拉动的经济繁荣看上去不错,但一旦房价下滑,繁荣就会像气泡一样破灭,这是一种“撑不住”的危险繁荣。这一点已经被美国、日本、东南亚的历史所反复证明,中国政府必须顶住压力挤出房地产的泡沫。

她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变革期,有望结束暴利时代,回归正常的利润空间,这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转折。过去十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今后仍将是支柱,但地位将有所下降,从而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汪涛强调,过去几年,各行各业的资本都涌入房地产业追逐暴利、地方政府依赖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财政创造政绩、国有企业也背靠雄厚的资金和政府资源投资房地产,这种模式是畸形的,干扰了市场的真实供需,助长了泡沫的形成。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