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18)

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18)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如果不能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行政之手退出之后,房地产业能否随之褪去暴利与灰色,变成受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约束的正常行业,尚待观察。

 

不再依赖房地产业的还有上海。2005年以来,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已由第二产业变为第三产业,而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却日益下降。

2005年,房地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5%,今年前三季度,这一贡献已降至8%以下。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从2005年的14.6%回落至目前的8.5%。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已变成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产业。

“这是结构调整的结果。”10月30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说。他表示,上海正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进入全方位的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但是,深圳和上海毕竟是中国的“第一世界”, 其经验对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省市而言,短期内难以复制,他们必须找到更加现实的增长替代手段。

“把保障房的量真正做上去,兑现年初制定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就可以弥补商品房投资的下滑,房地产调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应该不大。”汪涛说。

2010年底,中央政府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其中2011年开工1000万套,2012年再开工1000万套。1000万套保障房的面积约为5亿平方米,约占年度住房建设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到2015年,这项计划将覆盖20%的城镇居民,远高于2010 年的7%左右。

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并不情愿的地方政府加快了保障房建设速度。10月底,住建部宣布已新开工1033万套保障房,超过了全年的建设计划。

专业人士很快发现,暴涨的保障房开工数据并未带来钢材、水泥等大宗建材的同步增长。11月10日,住建部承认已宣布开工的保障房中,有三分之一处在挖坑待建状态。次日,住建部重申,保障房的开工标准是:规划设计的永久性建筑工程已进入地基基础的结构施工。对于仅是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是开挖基坑的,不计入已开工的项目和套数。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