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7)

房价入笼:房价反弹隐忧(7)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如果不能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行政之手退出之后,房地产业能否随之褪去暴利与灰色,变成受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约束的正常行业,尚待观察。

 

2011年9月,人民币新增贷款4700亿元,同比少增加1300亿元,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而当月M2同比增长13%,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资金供不应求,银行自然挑肥拣瘦,同时或明或暗地提高贷款利率。12月1日,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坦承:“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可谓一语道破冷暖。

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万科地产亦在12月5日披露: 9月之后,首次置业购房者获得贷款的难度明显上升,类似万科这种面向普通购房家庭、以满足基本自住需求为主的企业受影响较大。贷款额度不足和信贷成本的上升,会对首次自住购房家庭的支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房价回调的效果。

限贷的副作用令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大打折扣,而 “限购”也在部分城市产生了“抑贫助富”的后果。

北京一家大型房企的营销总监对《财经》记者表示,高端客户有足够的能量突破限购的规定,其策略大致有三种:利用自己的亲属进行交易,一次性付款;利用自己信赖的人进行交易;以公司形式购买。“前两种是第一选择,很多时候代理公司也会出谋划策。”

开发商主动应变

与2008年全行业岌岌可危相比,这次降价是龙头房企主动引领的策略性降价

房地产行业内外均有一个心理预期,就是把大公司之死作为检验楼市调控成果的试金石。但就本轮调控而言,人们难免失望。

自2003年地产调控以来,先后有三家标杆房企走入大众视野,最终以重组结束:顺驰地产、浙江南都集团、中新地产。然而,上述三家房企中,除顺驰现金流管理不善,导致财务危机外,别外两家房企重组原因与楼市调控关系并不明显。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