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股东”
人民网前身为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6日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和中闻投资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人民日报社占注册资本的90%;环球时报和中闻投资分别占注册资本的5%。
最初,人民网并无太多实际业务。从2006年起,人民网开始介入一些具体经营性业务,比如短信、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以及部分广告经营和对外合作。
人民网上市事宜由来已久。2007年,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即表示,和其他官方新闻网站相比,人民网上市具备一定的便利条件。一方面,人民网已经是企业化运作的独立法人,不存在转制障碍;另一方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人民日报社也都支持将人民网列入上市试点。
2009年,相关部门启动官网改制事宜后,人民网的上市之路亦随之提速。2010年6月,人民网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增资,发起人为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京华时报、汽车报社、中国出版、中影集团和东方传媒。七家股东中,《人民日报》及其子报《环球时报》两家分别持股约80%和15%;其他五家股东各占约1%的股份。
股改后的人民网虽然仍是人民日报社“一股独大”,2010年12月底,人民网进一步引进中银投资、中国移动(微博)、英大传媒、北广传媒、中国联通(微博)(5.16,0.14,2.79%)、中国电信(微博)、中国石化(7.74,0.20,2.65%)和金石投资八家投资者。
其中,中银投资获得人民网4%股权;中国移动、英大传媒、北广传媒均获得3%的股权;中国联通获得2%的股权;中国电信、中国石化、金石投资均获得1%的股权。人民日报社仍持有66.01%的股权,环球时报社持有11.89%的股权,前文所述的五家股东均持有0.82%的股权。
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官网上市前,禁止非国有资本进入。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官网,实施一事一议,个案审批。
人民网股东公布后,很快被市场誉为“史上最强股东”组合。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八家战略股东均是“精心挑选”的结果。比如,之所以将三大运营商悉数引入,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在无线增值业务方面发力。
此外,人民网目前共有12位董事,其中8位董事,4位独立董事,8位董事全部来自于人民日报系,4位独立董事中则有熊晓鸽(微博)等互联网专业人士。
强势的股东及行政资源可以为人民网未来业务发展带来助力,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在的治理结构看,股东及管理层的多元化应该成为人民网下一步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按决策层所期待的,建立“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体制机制”,进而打造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
上市何为?
在当今国内互联网竞争格局初定的大势下,官网上市到底能有多大作为一直是外界关心的话题。而无论是有关决策层还是各官网,都试图将腾讯、新浪等商业网站视为追逐目标。
人民网在招股书中引用ChinaRan的统计称,以腾讯、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在综合排名上形成第一梯队,人民网、新华网等官网则居于第二梯队位置。
根据ChinaRank的统计:2011年8月22日,人民网独立访问者数量为19608人/百万人,环球网独立访问者数量为9703人/百万人,而新浪独立访问者数量为247343人/百万人。
从收入来看,新浪2011年上半年净营收2.19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1.64亿美元。而人民网则是2.11亿元人民币和1.3亿元人民币。以2010年的收入和汇率来算,人民网营业收入约为新浪的12.43%,其中广告业务收入约为新浪的8.8%,移动增值业务约为新浪的6%。
“官网上市一定要解决赢利模式的问题。否则,即使能强行上市,但在资本市场上也会被低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
他认为,新闻宣传机构与市场化运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其实是可以共存的,“越是商业网站,责任感越强,因为不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还要对赢利负责”。
据悉,人民网在IPO前夕,董事长马利亲往中国证监会,与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沟通,达成了多个共识。
在招股书中,人民网列举的“竞争优势”中,“客户资源优势”与“行业准入政策优势”赫然在列。有资深门户网站负责人分析认为,官网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行政资源,在某些特定领域更拥有牌照资源,如果运行得当,能够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熟知人民网业务的人士透露,人民网目前确实在特殊牌照资源上进行业务探索。“未来广告业务仍将占据半壁江山,无线等增值业务会有很大的增长,其他新业务也都会去尽量尝试。”
事实上,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官网转企改制后,即应大力开展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音视频、手机报、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电信增值等新媒体新业务,以“迅速壮大实力,做优做大做强”。
人民网总裁廖曾公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新闻编采和发布业务的优势,充分展现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并在有线及无线等更多渠道发布,提高多媒体业务的影响力和赢利能力;将进军新业务领域,包括地方频道、舆情监测、无线增值业务、多媒体视频业务以及全媒体数据库业务,使人民网的赢利模式更为多样化。
“官网的一大特色就是旱涝保收。它不会没米下锅,但坏处是,容易小富即安。”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对《财经》记者说。在他看来,长期享受政策资源的官网在市场化运作上注定只会“试探性地摸着石头过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