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社会管理从“心”开始
2011年2月9日,党中央在中央党校召开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高层研讨班,专门研究社会管理以及创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提出: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那么,针对当前我国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上升这一新的社会心理变化,从政府这个层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首先,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更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目标。服务重于管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改革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对那些对社会有怨言的人群必须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疏导。这些群体可能包括: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拆迁户等,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责任,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社区。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开发社区资源,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发展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效形式。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分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出现。计划经济那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加快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同时,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为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成员的幸福感。
(摘自“‘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骂国’情绪如何‘传染’”;“开骂为何成了‘惯习’”;“负面舆论场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