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香港年度财政预算案(以下简称财算案)提交立法会之时,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都要很小心。今年也不例外。
2月1日下午,财算案宣布的当天,曾俊华即会见媒体,就一些问题进行初步回应。“我已经在立法会宣读了新的财政预算案,现在不打算再重复细节,而是想解释一下预算案背后的一些理念。”
2月2日早上8点钟,他赶到香港电台参加“财政司司长热线”节目,之后再参加不同的会议、电台以及电视台的节目,以回应记者、学者以及市民有关财政预算的问题。
实际上,在未来两个月里,曾俊华都要很小心,预算案的探讨只是刚刚开始。
3月28日,立法会将针对预算案做出投票,来决定是否通过各项拨款。其间需要举行十几次会议,议员将与政府的不同部门分别讨论财算案的相应计划,最后修改与否还有待确定。而去年此阶段,香港社会曾掀起声讨财算案的风波,压力之下,香港财政司首开先例,给每位香港居民派发6000港币以平民怒,今年是否会历史重演?在更多香港市民看来,今年的财算案只能算是“无大错,但也没惊喜”。
“财爷”曾俊华在等待着香港全社会给“财算案考卷”判分数。
官与民的博弈
2月10日上午10点半,香港太子关注综援检讨联盟办公室举行了一场财算案讨论会。杨倩是联盟工作人员,也是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发声,告诉政府我们目前的想法。”她说。
杨倩平时主要是在天水围办公室做社区经济工作,在工作中需要接受当地群众的咨询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直接去家访,了解基层的想法,并跟他们解释财算案为什么跟他们关系很大。”杨倩说。
2月1日当天,她和她的同事连同社区发展热线、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关注学童权益联谊、街坊工友服务处以及油麻地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五个社工组织一起观看了财算案的直播。“这次财政预算案没有照顾到低收入人群的诉求,实际上很多没有住房、没有工作等的‘N无人士’享受不了任何优惠政策。”杨倩说。她和同事之前已经带领过一些街坊参加财政预算案的咨询会并反映意见。
除了参加咨询会反映意见,他们还经常找区内议员,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约见官员或者让他们在立法会上将基层的意见反映上去。“我们现在已经接到了很多关于财算案的投诉。”2月9日下午,刚刚从立法会会议厅出来的议员梁家杰告诉记者。
还没吃饭的他下午4点就要赶到黄大仙,去帮当地一位电器商约见相关部门官员。这个电器商原本被允许在当地小区卖电器,但是现在被禁止了,只让部分公司进,他不是很明白怎么回事,想通过梁家杰约见官员,询问政府是不是政策有变。“选区内市民可以通过电话或者我去区内拜访的时候告诉我他们的意见。”梁家杰说,自己平时每周有两到三天的时间去选区拜访,主动给市民派发名片,告诉他们具体的联系方式,告诉市民有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打什么电话。“议员和选民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议员可以帮我们更为直接地向政府反映意见,如果议员有更多选民支持,政府也会更容易去采纳他们的意见。”杨倩说。
尽管在很多低收入人士看来,财算案没有照顾到他们的利益,但与去年激烈的市民反应相比,更多的人认为财算案比较“平”,真正反对的人并不多。
在梁家杰看来,之所以此次声讨声音少,关键在于政府抓住了香港两大主要的群体——中产阶层和中小企业主。他承认,实际上,真正基层的人,也就是“N无人士”却没有受到照顾。梁家杰介绍说,在其选区内,大概有七八万都是属于这个群体,而在整个香港估计也有30万人。“政府应该界定N无人士的定义,让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可以申请更多的援助,而不是像去年那样每人派发6000元。”梁家杰说。
3月28日,立法会将针对财政预算案进行投票。“我们在这两个月会根据财算案的各个部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开会,告诉他们不完善之处以及市民的意见,他们会对这些疑问进行全面回应。”梁家杰说,这是政府和市民之间力量的博弈。
曾俊华对方案的通过抱有信心。
根据香港最新财算案,2011/12年度香港政府综合盈余为667亿,在2012/13年度,香港政府又推出高达800亿的惠民措施,例如减免75%的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香港150万纳税人将受惠,此外向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提供电费补贴,大概有250万用户受惠等。“考虑到当下环境,这5年香港政府的财政方面其实做得不错的。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即便是很困难的环境下,香港财政状况也很健康,每一年都有盈余,相较于欧美这很难得。况且政府还推出很多纾缓的措施,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香港会计师公会税务委员会主席刘麦嘉轩说。
香港理工大学总裁协会理事杜源宁的评价则是:此次预算基本及格,操作方式比去年有进步,但还是不够长远,在针对中产阶层的相关措施上只照顾燃眉之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